内核稳定的妈妈 自觉自律的男孩:养育男孩5大心法

978-7-115-64637-8
作者: 男孩派虎妈
译者:
编辑: 侯玮琳

图书目录:

详情

和养育女孩相比,妈妈们养育男孩带来的挑战太大了: 他永远都在爬,坐不住,蹦蹦跳跳,调皮捣蛋,粗心、马虎,不爱学习,甚至爱打架,总是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弄得乱七八糟…… 当妈是一场修行,当男孩的妈妈是充满极限挑战的修行。 如何养育一个自律优秀的男孩?如何在男孩成长的过程中保持平和的心态,做内核稳定的妈妈? 本书结合男孩的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解读男孩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用五大心法,覆盖60个男孩养育的问题,手把手教你养育男孩。这五大心法分别是: 沟通、性格、社交、情绪、学习,全方位地帮助妈妈们做内核稳定的家长,培养独立、有担当、自律优秀的男孩。同时,每个养育问题都通过有温度的故事引入,可读性强,让妈妈们学方法的同时,更能获得心灵慰藉,是一本养育男孩的枕边书。

图书摘要

版  权

著    男孩派 虎妈

责任编辑 侯玮琳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

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

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

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410

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

前  言

男孩不难养

自从2019年创办了公众号“男孩派”后,这些年我陆陆续续遇见了不少男孩妈妈,每次听她们吐槽自己的儿子,都会忍不住笑出声。

一位妈妈说:“我和一个朋友差不多同时怀孕、生产。然而,朋友的女儿每天除了睡觉就是安静地嘬手。再看看我那哭声嘹亮、蹬人有劲的儿子,一天到晚就知道猛吃母乳,这个时候我就知道什么是人生的分水岭了!”

另一位妈妈说:“我儿子现在每天放学回家光是准备工作——翻书包、找作业、削铅笔就要搞半天,文具盒里的每一根铅笔都要放在自动削笔机里转三五圈。对他而言,只要妈妈不在场,到处都是游乐场;抠抠鼻子、挠挠屁股、切切橡皮,一晚上就过去了。除了作业不动,他浑身上下哪里都在动。”

还有妈妈说:“当妈第一年,我书架上摆的是《正面管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最温柔的教养》,后来,我慢慢给自己添置了《心脏病养护与心脏病防治》《高血压自我管理》《论持久战》,但如今,这些书我都不需要了,一本《活着》就足够了。”

笑完以后,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我们说男孩的妈妈都是“五费人员”,即每天费力、费嘴、费心、费神又费钱,那男孩究竟为什么会难养呢?我们作为男孩家长,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让一个好动、叛逆的“熊小子”成长为自觉、自律的男子汉呢?

实际上,男孩爱惹麻烦是天生的,他的生理结构天然和女孩的不同。比方说,妈妈们总觉得男孩好动、坐不住,其实是因为他血液中的多巴胺含量更高,需要通过各种小动作来保持大脑的活跃;还有不少妈妈抱怨男孩“没长耳朵”,跟他强调好几遍的事情他总是置若罔闻,这其实是因为男孩左右脑之间的神经元连接不如女孩多,所以听觉不如女孩敏锐;再比方说,男孩好斗,几个小男孩凑在一起不是你打我一拳,就是我踹你一脚,这其实是男孩体内的睾酮在作怪……

这些生理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男孩在学业方面的表现:一般来说,女孩的大脑在大多数功能的发育进程上会比男孩的快一些,所以无论是说话、识字,还是写字,男孩都显得“不开窍”。

了解了男孩的生理特征后,我发现,其实没有一个男孩的成长过程是一帆风顺的。他们的成长往往需要历经几个阶段。在3到6岁,男孩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喜欢探险,四处摸索,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闯祸,会犯错,需要父母不断去纠正,学着跟他们沟通。6到13岁时,我们的男孩开始朝着男人的世界进发,他们会幻想自己有朝一日成为一个拯救世界的大英雄。但如果在这一时期,父母没有意识到男孩的心理需求,他们很容易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到了13岁以后,男孩将进入快速发育期,由于体内的睾酮大幅增加,大多数男孩会变得急躁、冲动、喜怒无常,这一时期,如何平衡男孩的生活和学习,让他们走向成熟就成了家长最关心的事……无论身处哪一个阶段,我们的男孩都需要好的引导者,否则,他们注定会经历很多坎坷。

为了帮助更多男孩妈妈做好引导者这一角色,我将自己多年的学习成果和经验写成了这本书,从沟通陪伴、性格养成、社交引导、情绪教养和学习提升5个方面着手,手把手教男孩妈妈如何成为优秀的引导者,引导我们的男孩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成为独立、自律、强大的自己。

作家史蒂夫·比达尔夫曾说:“千万不要觉得你家的宝贝还是个孩子,就是这个男孩,他终有一天会成为一位兼具责任感和成熟魅力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这一隐秘而巨大的变化,就发生在你与之共同生活的十几年间。”

在养育男孩的过程中,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了解男孩的思维方式。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更加从容地应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希望家有男孩的你,能够通过这本书收获方法,获得启发;也希望未来的日子里,我能陪伴着你一起见证曾经那个固执、淘气、爱闯祸的“熊小子”,成长为温暖、自觉、有分寸的男子汉。

虎妈

2024年3月

毁掉一个男孩,不好好说话就够了

“躲在被窝偷偷看漫画,一被抓住就挨骂。

“拿手机玩会游戏,爸爸嫌我浪费光阴。

…………

“总是拿我去和别人比,提醒我要更努力。”

一首《天下的爸妈都是一样的》唱出了所有孩子的心声,也唱出了很多父母的苦:“想当年我也曾经年轻充满憧憬,直到为人父母人生突然改变风景。嗓门变大、脾气变大,都因为有你。总有一天你会明白,有多不容易。”

天下父母都一样,不管用什么方法,都想把最好的送给孩子。遗憾的是,有些父母的爱用错了方向,喜欢用狠话来表达对孩子(尤其是男孩)的“恨铁不成钢”。

对此,《非暴力沟通》一书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曾说:“当语言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时,这种沟通方式会让人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对父母来说,我是为你好,所以才用毒舌管教你,这是爱。但对孩子来说,父母不好好说话,再深的爱都会变成伤害。

养育男孩,好好说话是第一步。

01

某机构曾发起过一次“不好好说话”的内容征集活动,仅一个晚上就收到近600份总字数超过10万字的反馈。通过此次征集活动,研究人员发现,不好好说话的高发区在家庭单元内。也就是说,越是对亲近的人,越不能好好说话。而在这些征集的案例中,父母对孩子的否定和打击非常高频。

一天下班,在等电梯的时候,我看到旁边一对母子正在聊天。男孩一脸眉飞色舞地说:“今天学校举办了合唱比赛,我们班得了全校第一呢!”说完仰着头满脸期待地等着妈妈夸奖。

妈妈却只是简单地“哦”了一声,没有接茬,紧接着眉头一皱:“你每天精力就放在这些事上面有什么用?今天的作业写完了吗?马上就要上初中了心里没点数吗?”男孩脸上的期待瞬间消失,只剩下满脸的失望。他一把甩开妈妈的手,独自向前走去。妈妈依旧在后面不依不饶:“你看老师今天还在群里表扬了人家小林,都没有提到你,也就你心大,还在这整天嘻嘻哈哈呢!”男孩很气愤地说:“表扬小林是因为他最近进步大,我学习也很努力,你不知道别瞎说!”这对母子最后不欢而散。

大家有没有觉得这个场景很熟悉?生活中,很多父母就是这样的:孩子兴致勃勃地想和你交流,却被你几句话把天聊死。甚至连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卡夫卡的父亲跟儿子说话时,总是习惯性地用吼叫、谩骂的方式,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不许回嘴”。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卡夫卡虽然才华横溢,却无比忧郁、自卑。他一生都始终难以走出父亲语言暴力的梦魇。

说到底,喜欢打击男孩的这些父母始终都没能学会好好说话。看起来,他们是“恨铁不成钢”,想用威慑力最强的狠话来鞭笞督促男孩更努力,但是他们忘记了,温柔地用耐心的话语引导男孩,才是帮助他成长的最好方式。

02

《中毒的父母》一书指出,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相信父母对自己的任何评价,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父母说他蠢笨,他就真的傻到极致;父母说他胆小,他就真的遇事逃避;父母说他没出息,他就真的一生飘荡无所依。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心理咨询案例。一位妈妈说话口无遮拦,喜欢把“死”挂在嘴边。儿子吃饭太急,她说:“噎死你算了。”儿子冬天不愿意穿厚衣服,她说:“冻死你算了。”儿子生病,她说:“病死你算了。”

有一回,儿子到海边玩,被卷进了浪里,幸好被救生员及时救起。男孩害怕得不行,赶紧躲进妈妈怀里求安慰。妈妈内心担心极了,慌里慌张赶来,已经满眼是泪了,但是她一张嘴就说道:“你这死孩子,净给我惹麻烦,淹死你算了。”从那之后,“死”这个字在这个男孩的脑子里疯长,就连遇到稀松平常的问题时,他都会有轻生的念头:过马路走神被骂,他会说“撞死我算了”;生病卧床,他会绝望地想“病死我算了”。大家都觉得他在开玩笑,但他认真地以为,世界上没人在意他,他死了好像也没有关系。

父母的语言暴力,会在不知不觉间把男孩越推越远,让男孩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甚至伤人伤己。

在短片《语言暴力》中,剧组工作人员采访了沈阳少管所的少年犯。导演用奇妙的手法,拍摄出了语言暴力催生出男孩罪恶之果的现象。笨手笨脚的小男孩被父母骂“没脑子”,长大后赌博欠下巨债,结果被债主骂“没脑子”,他干脆买了把枪把债主杀了;小时候老被父母骂“丢人”的男孩,长大后被其他人骂“丢人”,联想到父母的话,于是气愤的他直接拿了把斧头把对方砍了;从小被妈妈骂“怎么不去死”的男孩,打工时被雇主骂“你怎么不去死”,他就真的拿了把水果刀捅了雇主……

语言虐待可能比其他形式的虐待具有更持久的影响,因为它往往更隐蔽,更连续,而最后无外乎会造成两种结果:一种是深埋在男孩心底变成无法愈合的心理伤痕,另一种则是爆发出来伤害到周围的人。对一个家庭来说,无论结果是哪一种,都将是不可承受之重。

03

没有人喜欢听伤人的话,我们的男孩亦是如此。所有的男孩都希望得到父母温暖的鼓励和肯定,而不是一味的谩骂和讽刺。

美国ABC电视台曾推出一档真人体验节目。冷饮店里,爸爸因为儿子输了比赛,拒绝给他买冰激凌:“你是个失败者,没资格吃冰激凌。”儿子眼泛泪光:“爸爸对不起,我已经尽力了,可是他们都有冰激凌,我也想要。”爸爸反驳道:“那是他们应得的,而你只是个失败者罢了。”

这时候,旁边一位男性实在看不下去了,走过来拍拍这位爸爸的肩膀:“我们一生中都会犯错,人生本来就充满挫折和挑战,孩子早晚会意识到这一点,而现在作为一个孩子,他需要知道的是,爸爸永远是他的精神支柱。爸爸是儿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人。人生已经够难了,不要再去创造困难——说孩子是失败者。给他买个冰激凌吧,让他知道他拥有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听到这段话,我真的忍不住掉下眼泪来。简单的一句话,影响的却是男孩的一生。他可能会把爸爸的这句“你是失败者”永远记在心里,他可能永远不会忘记那场失败的比赛和自己不配得到的冰激凌。可换了一句话,男孩或许就忘了那场比赛和冰激凌,但他会永远记得爸爸的温暖鼓励。

担任过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曾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想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说话的语气和方式。”

有一回,我儿子11点还精神抖擞地在床上蹦跶。我当时有点儿情绪失控,忍不住说了狠话:“你再不睡,我就把你扔到大街上。”孩子吓得哇哇大哭,乖乖地钻到被子里。过了一会儿,他悄悄来到我的房间,低声诉说:“妈妈,我觉得你一点也不爱我,你要好好学习爱我,说话要温柔,要叫我‘亲爱的’,还要经常说‘没关系’,如果我睡得太晚,你要说‘没关系,下次早点睡’。”

这一番话令我羞愧极了。我们总想着要把全世界最好的东西捧到男孩面前,却常常缘木求鱼,忽略了男孩最想要的爱——父母温柔语言背后的陪伴和鼓励。家庭教育专家王国锋曾说:“父母的语言,创造了孩子的世界。”一张嘴可以毁掉一个男孩、一个家,同样,也能成就一个男孩,温暖一个家。真正爱我们的男孩,就从拒绝刀子嘴、好好说话开始吧。

凡事都是有技巧的,与男孩沟通也不例外。希望每位妈妈都能用心修炼语言的艺术,这不仅可以让你和男孩心连心,更能给予他希望和力量。

认可的话,赞扬着说。当男孩取得成绩时,我们可以由衷地赞许:“宝贝你真棒,我为你骄傲!”

批评的话,鼓励着说。许多父母喜欢借批评的名义,打击和嘲讽男孩,这不仅达不到教育效果,还会伤害他的自尊,破坏亲子关系。不妨试试用鼓励的方式指出男孩的问题,比如:“虽然老师说你这几次数学考得不是很理想,但妈妈觉得你在数学方面其实是很有潜力的,接下来的日子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请求的话,商量着说。少用命令的口吻,多考虑男孩的感受,以柔克刚。比如,我们可以把“你怎么搞的,房间这么乱,快去收拾好”换成“儿子,衣服乱丢可不是好习惯哦,你愿意和妈妈一起收拾一下吗”。

质疑的话,温柔着说。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要劈头盖脸地质问男孩。

反对的话,尊重着说。当男孩感受到了我们的尊重时,就会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采纳我们的建议,所以,可以试着把“不许玩手机了”“再玩就没收”等换成“妈妈能理解你,手机确实很有意思,可是长时间玩不仅伤害眼睛,还影响学习,你是男子汉了,妈妈相信你很自律”。

 你这样问,男孩才愿意答

教育男孩,能听会聊很重要。多用耳朵倾听,多用心沟通,父母才能真正走进男孩的心里,替男孩清除内心的杂草,播下爱与阳光的种子,就像心理学家贺岭峰所说的:“和孩子多聊‘废话’才是做家长最重要的一种能力。”而当你不知道如何跟男孩沟通时,可以试着问问他们以下这5个问题。

01

第一个问题:“你今天上学开不开心呀?”

据统计,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中,约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并且这一数字呈逐年上升趋势。

男孩的情绪是很多问题的根源,了解男孩的情绪对父母来说非常重要。也许你会认为,男孩子天生大大咧咧、没心没肺,怎么会陷入负面情绪的旋涡呢?其实,很多男孩总是不被允许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久而久之,就对父母关闭了心门。放学后,我们可以先问男孩一句“今天,你上学开不开心呀”,引导他和父母交流自己在学校的状态。如果他很开心,我们可以和他一起分享;如果他不开心,我们可以尝试帮他排解困惑。

在关心男孩的情绪这件事上,我的同事金金就做得非常好。

金金平时很喜欢和大家在群里聊天,但每天一到晚上10点她准时消失。出于好奇,我们问金金每天这个时间点干吗去了。她告诉我们:“平日工作忙,陪伴儿子的时间少,所以睡前这段时间弥足珍贵。我每天都会在儿子入睡前陪他聊天,聊聊他这一天的感受。小孩子嘛,总是会有自己的烦恼,比如说考砸了,或者被老师批评了,跟同学相处不好都会引发情绪波动。但是他年纪小,不懂如何识别负面情绪,所以我每次都会引导他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的确,我们要让男孩明白,无论遇到何种事情、有什么感受,父母都会温和地接纳他、指引他,和他一起击败负面情绪。只有这样,我们的男孩才能学会如何解决问题,成为情绪的掌舵人,把握自己的前进方向。

02

第二个问题:“你和同学相处得怎么样呢?”

孩子的世界并非如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单纯。李玫瑾教授曾说过:“观察孩子身边朋友的行为,是了解孩子的最好方式。”

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中,男孩朱朝阳的老师告诉他妈妈:“这孩子太内向了,在学校不喜欢和别的同学交往。”妈妈反驳道:“学生要以学习为主,交朋友是进入社会才需要做的事。”在她的眼里,儿子就是考高分的机器,唯一的任务就是考个好成绩。于是,忽视了孩子真实交友情况的妈妈,连儿子在学校被孤立了也不知道。最终,儿子走向了另外一个充满罪恶与血腥的圈子,整个家庭也毁了。

父母不教,孩子不懂。一个缺乏社交技巧的男孩,在公开场合会充满压力和孤独感。同时,男孩也更容易为了赢得同龄人的认同,而被“毒友谊”所吸引,陷入一些不良小团体。作为妈妈,我们放学后问问男孩与同学相处得如何,密切关注他们的交友情况,一方面能更贴近男孩的内心,另一方面也可防止男孩误入歧途。

03

第三个问题:“今天你有没有提出过什么问题呀?”

在成长的过程中,男孩的脑袋里总会冒出千奇百怪的问题。他们喜欢提问,因为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但有很多父母在面对男孩的问题时,总是胡乱敷衍,甚至不屑一顾,最终亲手摧毁了男孩宝贵的探索欲,错失启蒙良机。

把3个儿子送进斯坦福大学的陈美龄有一套自己的育儿方法。平日里,她经常向孩子提问,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她也一直鼓励孩子多向自己提问;当儿子产生疑惑时,就算她是在厨房烧菜,也会第一时间关掉火,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

当我们问男孩“你有没有提出一个好问题”时,其实是为了让男孩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希望他对任何事情都能抱有质疑的态度,具备批判的精神,并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思考。

但是,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倘若父母一味地盲目“灌输”,不仅会阻碍男孩的思考,也会束缚男孩的思想与灵魂。正如演说家贺雄飞先生所言:“第一,精英是会提问的人;第二,精英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人;第三,精英是有理想的人;第四,精英就是有智慧的人。”对一个男孩来说,最为关键的能力是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并懂得如何寻找答案。这是因为思考能力是男孩成长发展的基石,也是实现梦想最有力的助推器。

04

第四个问题:“今天上课有没有学到新知识?能不能教教我呀?”

有很多父母喜欢颐指气使地询问:“你今天在学校乖不乖?有没有学到什么知识?快跟我讲一讲!”在天生反骨的男孩看来,这更像是一种审问,父母站在权威制高点,给予男孩天然的压迫感,使男孩觉得跟父母沟通没有乐趣,自然就不愿意开口。

犹太人为了进行亲子共学,自创了一套“犹太式辅导法”。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让孩子教父母”。孩子平时在学校只能听老师讲,而犹太式辅导法给孩子提供讲课的机会,能最大限度激发孩子的自信。

试想一下,有一个男孩放学回家,因为没有很好地背诵出老师课上讲的知识点而被家长责难,他有可能会变得唯唯诺诺,不敢表达。而另外一个男孩,因为得到父母的尊重与鼓励,自己也像老师教学生一样,去“教”父母,那么后者是不是会对学习更有积极性呢?

不仅如此,后者因为能从中体会到“自我胜任感”和父母欣赏的眼光,会为了学习某个技能或是达到某个目标不断努力。万丈高楼平地起,教育和建筑一样,最重要的是地基,而这部分也是最难返工的,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温柔且有智慧地鼓励男孩,铸就其内心坚固的基石,从而搭建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大楼。

05

第五个问题:“有什么困难需要妈妈的帮助吗?”

这个问题的意义,一是表达妈妈对男孩无条件的爱,关心他是否遇到了难题,向男孩传递出一个信息——父母永远是他最坚实的后盾;二是引导男孩独立解决问题,思考解决方案,而这才是我们真正要教给男孩的东西。

正如美国一位名叫约翰·罗伯茨的父亲在孩子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我希望你在未来的岁月中,不时遭遇不公平对待,这样你才会理解公正的价值;我希望你时不时被忽视,这会让你意识到倾听他人的重要性;我希望你遭受刚刚好的痛苦,这会让你获得同理心。”

一个偶尔不幸、遭遇挫败、体验过失败的男孩才能意识到成功的不易。要知道,错误和困难都是男孩成长的催化剂。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其实是“直升机父母”——他们总是“盘旋”在男孩的上空,一看到男孩遇到什么问题,立马替他们铲除一切障碍。此外,还有一种被称为“扫帚式父母”。这种父母其实更智慧——他们只在男孩有重大问题的时候才会出现,帮他们厘清思绪,大部分时候会做到尽量不干涉男孩的决策。

管教不等于包办一切,放手不等于放任自流。父母把握好放手与管教的微妙平衡,才能促使我们的男孩成才又成人。

会聊天的父母,才能养出优秀的男孩。希望每个男孩都能够在父母的温言软语和智慧养育中成长为阳光自信、快乐优秀的孩子,也愿天下所有的父母都不再做聊天的终结者,而是学着做男孩贴心的倾听者。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的嘴是孩子一生的风水。懂得要多陪男孩聊天的妈妈,才能成就男孩美好的人生。妈妈平时可以多问男孩这几个问题。

“你今天上学开不开心呀?”这个问题的意义是引导男孩讲述自己一天的状态,察觉自己的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

“你和同学相处得怎么样呢?”经常问问男孩和同学相处得如何,不仅能让他知道父母关心自己的日常生活,也能通过聊天传授给男孩一些人际交往的法则,避免发生他受欺负而不敢言的情况,还能防止他因“毒友谊”而误入歧途。

“今天你有没有提出过什么问题呀?”这个问题是为了让男孩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还会转化为好奇心,从而衍生为兴趣,以此来丰富男孩的人生体验。

“今天上课有没有学到新知识?能不能教教我呀?”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如果只是被动地听,孩子对知识的吸收率不到30%,但当他通过讲述、练习和教授来吸收知识时,吸收率能达到90%。

“有什么困难需要妈妈的帮助吗?”这个问题的意义是向男孩表达妈妈对他无条件的爱,让他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明白无论遇到什么挫折,父母都会是他坚实的依靠,从而以更加昂扬的斗志面对困难。

相关图书

让孩子自主学习数学
让孩子自主学习数学
艾宾浩斯记忆法:打造过目不忘的学习脑
艾宾浩斯记忆法:打造过目不忘的学习脑
全面效能
全面效能
青春期不烦恼给孩子的心理成长手册(漫画版)
青春期不烦恼给孩子的心理成长手册(漫画版)
高考导数探秘:解题技巧与策略
高考导数探秘:解题技巧与策略
生命蓝图 透视过去 改变现在 预演未来
生命蓝图 透视过去 改变现在 预演未来

相关文章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