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树读心 一张图读懂内心世界

978-7-115-44567-4
作者: 严文华
译者:
编辑: 柳小红

图书目录:

详情

你的内在世界本来是无形而深不可测的,其真实面目无法被瞥见,但通过你的图画,它以有形、质朴、具体、真实的形象展现在你的面前。 通过图画心理这个"神奇的"工具,通过树的形象,你有机会看到它对你生命历程的镜映,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了解自己的生命能量状态,了解自己在当下生命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重要的议题。 《画树读心》以所画树木为出发点比拟人类的生命发展,运用树木图这一心理学工具,心理学工作者和心理学爱好者可以通过作画者所画的树木图解读出个体的人格特点、个体所面临的困境、个体的成长方向及其主要成长议题等。 本书分为四大模块,分别讲解树木图的发展、分步骤解读、运用树木图实现个人成长以及树木图在各个领域中的运用。读者可以沿着本书内容的发展脉络,边阅读边画出自己的树木图,一本书读完,也就读懂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本书结构清晰,易于操作。尤其是第四模块的相关内容,企业培训、团队建设、班级建设、心理团体活动都可以借鉴。对于希望了解孩子但又难以与其交流的家长来讲,跟孩子一起画家庭树,会是很好的沟通抓手。 本书适合心理学爱好者、老师、心理学工作者及社会学工作者阅读。

图书摘要




画树读心:一张图读懂内心世界


严文华  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画树读心:一张图读懂内心世界/严文华著.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4

ISBN 978-7-115-44567-4

I.①画... II. ①严... II. ①心理学一研究IV.①B8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300548号

◆ 著 严文华

责任编辑 柳小红

责任印制 彭志环

◆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

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

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


◆ 开本:700×1000 1/16

印张:17.25  2020年4月第1版

字数:242千字  2020年4月北京第1次印刷

定价:79.00元

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656 印装质量热线:(010)81055316

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147号

内容提要

《画树读心》以所画树木为出发点比拟人类的生命发展,运用树木图这一心理学工具,心理学工作者和心理学爱好者可以通过作画者所画的树木图解读出个体的人格特点、个体所面临的困境、个体的成长方向及其主要成长议题等。

本书分为四大模块,分别讲解树木图的发展、分步骤解读、运用树木图实现个人成长以及树木图在各个领域中的运用。读者可以沿着本书内容的发展脉络,边阅读边画出自己的树木图,一本书读完,也就读懂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本书结构清晰,易于操作。尤其是第四模块的相关内容,企业培训、团队建设、班级建设、心理团体活动都可以借鉴。对于希望了解孩子但又难以与其交流的家长来讲,跟孩子一起画家庭树,会是很好的沟通抓手。

本书适合心理学爱好者、老师、心理学工作者及社会学工作者阅读。

总序

从心而发,便是艺术

吉沅洪 教授、博士生导师

日本表达艺术疗法协会理事

心理咨询自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一个多世纪的历程。而今,心理学界逐渐意识到,我们所习惯使用的以语言沟通为主的心理咨询具有其局限性。面对时代的发展对心理咨询提出的新需求,心理学界发展出了各种形式的艺术治疗,即在咨询中综合运用艺术创作和语言表达开展工作。

由于艺术形式多种多样,所以艺术可以为每个人所用,不论其年纪长幼,甚至身心障碍者都可以从沉浸于艺术创作中获得愉悦的体验。实践证明,不仅艺术创作本身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在咨询师的陪伴和守护下开展创作活动对许多心理问题都具有显著的疗愈效果。

美国艺术治疗协会(American Art Therapy Association,AATA)对艺术治疗(Art Therapy)的定义为:艺术治疗是通过艺术的形式,在心理治疗中运用工具或媒介,让人们可以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以艺术创作的经验去探索个人的问题及潜能,以协助人们的内心体验与外在现实更趋一致。英国艺术治疗协会(British Association of Art Therapists,BAAT)对艺术治疗的定义为:艺术治疗是一种借助绘画、雕塑等艺术媒材,在治疗师的协助下,人们进行视觉心象表达,并借此心象表达把存在于内心的、未表达出来的思想和情感进行外显视觉呈现的治疗方法。表达和呈现出来的心象作品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功能,为治疗师和当事人提供了治疗期间的工作目标。治疗期间,当事人的情感常常体现在艺术作品里,并在治疗关系中得以处理和解决。以上对艺术治疗的定义让我们了解到,艺术作品是个人探索自我内在、发现真实自我的旅程,艺术表达也是语言沟通的自然延伸。因此,在语言之外,艺术治疗为人们提供了以非语言的方式进行表达、沟通的机会,提供了发现、认识与重新理解自己的机会。

从20世纪60年代起,艺术疗法在日本逐渐得到普及,并且日益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自1969年成立以来,日本艺术治疗学会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学者山中康裕教授于1999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心理治疗大会上指出,所谓“艺术治疗”的表述不够准确,并提议将其改为“表达治疗”(Expressive Therapy)。正是他的这一提议使艺术治疗这个概念得以拓展。之后,为了凸显表达治疗中艺术的重要性,心理学界就将其统一称为“表达艺术疗法”(Expressive Art Therapy)。

由于运用了绘画、沙游、舞蹈、音乐、心理剧、写作、游戏、曼陀罗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表达艺术治疗达到了从外表到内在、从身体到心理的体验性介入,从而在现代心理治疗领域获得日益重要的地位。

我在日本常年从事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第一次遇到动力家庭绘画时,我被其深深震撼。青春期孩子的问题大多与家庭有密切的关系,于是我常常邀请孩子们画出他们的家庭,并和他们一同欣赏和分析他们的画作。我很惊讶孩子们借着纸张和画笔展示自己心声的能力,同时对他们在接受这种形式的咨询后获得的成长也感到惊讶。他们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发生在家里的有趣故事,其画面生动而丰富,不像其语言描述那般孤单、寂寞、无力。我们借由孩子们的绘画表达探知他们的心事,发现他们心里的苦闷与困扰,并协助他们释放这种情绪,以达成问题的解决。

表达艺术治疗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且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咨询对象以青少年为主的学校心理咨询中,在促进社区建设的团体活动中,在增加自我理解的团体咨询中,表达艺术治疗都是很好的工具和帮手。在这些年理论和实践积累的基础上,在人民邮电出版社普华公司的努力下,我们得以有机会出版表达艺术治疗的系列图书,华东师范大学严文华老师的这本《画树读心》是该系列图书的第一本。后续我们还会推出音乐治疗、舞动治疗、沙游、心理剧、曼陀罗绘画、摄影治疗等有关的图书。

期待表达艺术疗法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期待表达艺术疗法可以陪伴和帮助更多受困者看到前面的光明。

是为序。

写于难忘的2020年春天

日本大阪

前言

亲爱的读者,欢迎走进心理学这个深邃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会走进一座迷人的植物园,请停留在属于你自己的那棵树前。这棵树是你内在心理世界外化成树的形象。通过图画心理这个“神奇的”工具,通过树的形象,你有机会看到它对你生命历程的镜映,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了解自己的生命能量状态,了解自己在当下生命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最重要的议题。

通过阅读本书,你可以了解树木人格图这项技术,并且把这项技术用在自己身上,帮助自己做自我分析、自我探索和自我整合。当你熟练掌握这个工具后,你就有机会通过他人的树木人格图,深入了解他人。

树木图有不同的名称,包括树木人格图、画树测试、画树测验等。在本书中,为了简单起见,我们称其为“树木图”。树木图是请人们在A4纸上用铅笔画一棵树,然后由经过训练的心理学工作者根据当事人画出的这棵树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评估。

图画技术有很多不同的主题,如自画像、房–树–人、家庭动态图、心理魔法壶、雨中人等,我之所以选择从树木图开始介绍图画技术,有以下五点考虑:第一,树木图是目前发展得最为成熟的图画心理工具,它不仅被大量应用,更重要的是有具体的实证研究给予其强有力的支持;第二,树木图是元素单一的图画工具,像房–树–人就包含三种基本元素,解读起来便更复杂;第三,树木图的操作比人物画像更简单,在多年的实践经验中,我发现,对任何年龄的群体来说,让其画人物像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四,虽然树木图的操作简单,但它的心理学含义非常丰富,树的成长在各个方面都可以用来比喻人的生命发展,从简单的树木图中,可以解读出丰富的人生;第五,树木图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它适用于各种群体。例如,可以用它作心理测试,可以作为选拔人才的工具;在心理咨询中,树木图也是与来访者沟通的很好的媒介;树木图还可以用作个人成长的工具,等等。

树木图主要运用投射技术实现以上各种功能。在本书中,我会邀请你画出自己的树木图,你画的这棵树就是你的内在世界外化成自然界中的树的形象。你的内在世界本来是无形而深不可测的,其真实面目无法被瞥见,但通过你的图画,它以有形、质朴、具体、真实的形象展现在你的面前。阅读本书后,你可以从树木的形状和位置、图画的大小、绘画的笔触和线条以及画中的环境及附属物等角度对自己画的树木图进行解读,读出图画的象征性含义,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本书的写作遵循由浅入深、由部分到整体的逻辑思路。同时,本书也包含多幅图画,所以在阅读文字的同时,你也可以结合这些图画进行理解。全书分为四大模块。

在第一个模块中,我会介绍树木图的操作、树木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功能,以及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在第二个模块中,我会以从局部到整体的方式介绍树木图的解读要点。我们先评估画面的大小、树在画面上的位置、绘画的笔触和线条以及树的种类等,然后对一棵树按从下往上的顺序依次进行局部解读,从树根、树干、树枝、树冠到树叶,最后再解读附属物和环境。当然,我也会对作画过程进行解读。同时,我还会提醒读者注意在解读过程中应遵守的伦理守则。也请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你能从自己的图画中读出什么?

在第三个模块中,我会介绍如何通过树木图实现自我成长。一方面,我会给出一些通过树木图促进个人成长的案例,帮助读者学习从整体上解读图画;另一方面,每解读完一张图画,我希望读者根据指导语创作一幅新的图画。这样,通过画树和反思,你便可以实现自我成长。通过与树的对话,你就有机会感受自己生命能量的流动:树根在地下与大地母亲紧密相依,吸收树木成长所需要的养分;树干和树枝源源不断地将这些养分向各部分输送;在枝头,每一片树叶都在进行光合作用;整棵大树根深叶茂,生机盎然。借助这样的意象,你就有机会整合自己的内在世界,让自己的生命能量不再被禁锢,而是健康地流动起来。

在第四个模块中,我会介绍树木图的其他操作方式。树木图只是图画心理技术中的一个分支,根据活动目标、对象特点、拥有的时间和空间及物料资源,树木图还有很多其他有创意的操作方式。例如,可以画彩色的树,可以两人一起画树,可以团队合作画树,可以画家庭树,可以画四季的树,甚至可以拓展到画不同的植物。所有这些有趣的部分,我都会在第四个模块中予以介绍。

在写作本书时,我同时考虑了三条技术路线。第一条技术路线是图画心理技术。图画心理是本书的立足点,所以本书内容会围绕树木图展开,尤其着重于如何解读树木图、如何利用树木图促进自我成长。

第二条技术路线是心理咨询技术。图画技术属于表达性艺术治疗的一个分支,而表达性艺术治疗则属于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以下简称“心理咨询”)大家族的一个分支,所以本书对图画的解读也运用了心理咨询的相关理论,包括精神分析和其他一些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我还会特别强调一点——心理咨询的专业规范和伦理,这一点可以帮助学习这门技术的你成为一个有心理学专业素养的人。

第三条技术路线是自我观察和自我反思技术。反思能力是可以使人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从而改变自己行为的一种能力。那我们该如何进行自我观察、如何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呢?通过图画进行反思,这是我在多年培训心理咨询师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在本书中,我会邀请你就一些主题画出自己的图画,通过体验式的阅读,让你和自己的情感产生真正的联结,这样,你便不是机械地记忆书中的知识,而是用你的全身心在体验。我会运用各种方式帮助你进行观察和反思,如提出一些结构化的问题等。学习树木图,首先你要将该技术用在自己的身上,只有对自己有用的技术,你才有可能用在他人身上。

所以,图画心理技术、心理咨询技术、自我观察和自我反思技术构成了本书的三条主线。

期待在图画心理的迷人植物园中,你能放慢自己匆忙的脚步,找到自己的那棵生命之树,为它驻足停留,对它细细凝视,聆听它要告诉你的生命密语,让自己的生命从此有树相依,增强生命的确定感和稳定感。

第一模块 认识树木人格图

第1章 图画心理技术大家族

本章介绍四个内容:图画技术大家族的成员、其发展历史、不同的理论取向,以及邀请你画出自己的第一张树木图。

树木图及图画家族

树木图属于图画心理技术的一种,而图画心理技术的种类非常丰富。在学习树木图前,我们先了解图画心理技术的种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图画心理技术有不同的分类。

从给予刺激的形式,可以分为给予图片和给予指导语两种类型。罗夏墨迹测试和主题统觉测试便属于给予图片类型。这些测试的方法是给当事人呈现一些图片,让当事人根据图片说出自己看到的形状或内容,或者根据图片讲述一个故事。所有的图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标准化的图片,这些图片看上去都模棱两可,所以当事人可能有各种反应。例如,同样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蝴蝶,有人看到的却是蝙蝠,还有人看到的是跳舞的人。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学工作者把被测试者的所有反应都记录下来,并根据这些反应分析其心理特征。还有一种类型是给出指导语,让作画者自己创作图画。树木图就属于这种类型。

在作画者自己创作图画这个大类里,按有无主题,又可以分为命题图画和自由图画。命题图画就是给定具体的题目,如“请画一个人”“请画一位异性”“请画出房-树-人”(图1-1)。而自由作画则是不设任何限制,作画者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涂鸦就属于这种类型。树木图显然就属于一种命题图画。

按完形和非完形,图画可以分为完形图画和非完形图画。完形图画就是在给定图案的基础上完成图画,如提供一个圆形让当事人增加图案;非完形图画就是除完形图画外的图画。树木图就属于后者。

按指导语的结构化程度,图画可以分为完全没有结构和非常结构化,涂鸦属于前者,没有具体的要求,如图1-2所示,它就是一张自由作画的作品。风景构成法属于后者,需要完全根据指导语的内容和顺序来画。树木图介于两者之间。

从图画数量方面分类,图画可以分为单幅画和多幅画。在大多数情况下,树木图是单幅画,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发展为由多幅画组成的系列画,如法国心理学家斯托勒发展出来的连续画四棵树的技法(Stora,1963)。心理魔法壶就是多幅画或者称之为系列画,因为作画者需要画6幅画(图1-3)。系列图画能够帮助人们就某一主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从作画者的数量来看,除了自己一个人作画外,还可以几个人一起作画。本书的树木图是由一个人独立完成的,故称作单人画。而由两人或多人一起合作所作的画就是多人画,如两人或多人一起画七格画、九格画等。多人图画还有一种形式是家庭成员一起作画,其中既有每个人独立画的图画,也有全家人一起合作画的同一张画(Landgarten,1981)。

根据作画人年龄的不同,还可以分为儿童图画和成人图画。因为学者们发现,与成人图画相比,儿童图画具有鲜明的特点,儿童图画的艺术特征、内容和复杂性受其年龄影响(Lowenfeld,Brittain,1987),所以需要分别进行研究。在图画心理的发展史上,对儿童图画的研究早于对成人图画的研究。

从目标和用法的角度,有时我们把图画作为一种心理测验工具,通过它来了解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如画人、画树、画家庭动态图等。还有一些图画可以用来建立关系、放松心情或者热身,如团队作画、自由涂鸦等。

除了以上提到的图画类型,还有对图画技术的创意性使用。例如,图画和咨询技术相结合,如温尼科特发展出的“涂鸦游戏”(Squiggle Game)——在咨询中,咨询师和来访者可以轮流画画,通过图画来更深刻地理解孩子(Winnicott,2016);或者在咨询中边画画边讲故事,非言语和言语的部分同时工作。此外,还可以使用粘贴画,或者粘贴与绘画结合。图画可以与心理剧结合,如可以用作画热身、选出主角等。图画可以与音乐相结合,例如,可以用音乐作为刺激,根据听到的音乐产生图画作品,或者画完之后演奏音乐。图画可以与舞动治疗相结合,例如,可以先画画,之后用身体动作把图画表达出来,或者先用舞动热身,随着身体的摆动,让手中的笔自然地在纸上留下痕迹,这就形成了涂鸦作品(Kwiatkowska,1978)。图画技术可以激发无限的创意,一旦掌握了它,你就会发现一个新的世界。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对象、资源等,决定如何使用图画技术。

树木图的历史

我们先了解一下树木图的前世今生。第一个运用画树进行测验的人是埃米尔·贾克(Emil Jucker)。他是一名瑞士职业顾问,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他便把画树测验应用于临床诊断上。他对各种文化史和神话进行了长期的研究,经过深思熟虑,才发展出画树测验,并且在职业指导中开始实践。

第一个系统运用画树测验并把它整理成书的人,是瑞士心理学家查尔斯·科赫(Charles Koch)。科赫在1949年出版了一本德语版的《画树测验》。在这本书里,他不仅介绍了画树测验的标准指导语,而且呈现了70种关于树根、树干、树冠和果实的特征,解读了这些特征所象征的人格含义,可谓图文并茂。这本书只有88页,是一本非常薄的小册子。当时他的分析所运用的原理主要是笔迹学,而且由于他缺乏写作经验,所以整本书逻辑不够清晰,书中的一些结论也显得比较武断,即他并没有讲推理过程,就直接给出了结论,所以这本书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重视。该书后续又修订了两次,1957年出版的第三版有258页,这在当时算一本较厚的书了。在修订过程中,他对整本书的逻辑也进行了调整,使其变得更加清晰。唯一没变的是依旧为德文版。这本书在出版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巴克(John Buck)是第一个系统地运用房–树–人(以下简称为房树人)测试的学者。他实践该方法10多年之后,在1948年发表了第一篇关于房树人的论文,当年又发表了其他两篇关于房树人的论文。1966年,这些相关的论文被汇集成书。该书是大家现在熟知的房树人测试最主要的一部早期著作。在巴克的研究中,房树人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房屋、树木、人,所以它比树木图更为复杂。

树木图的理论取向

介绍了树木图在图画大家族中的位置之后,我还想介绍一下本书的理论方向。艺术治疗有很多种不同的理论取向,在这里我不展开讨论。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我总结出树木图的三种取向:测验取向、咨询取向和个人成长取向。

当我们说“树木测验”时,这是一种测验取向,它是指把画树作为一种测验工具,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人们所画的树木图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分析,对当事人的人格或心理状况做出判断,这是第一种取向。

第二种取向我称之为咨询取向。它是指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把树木图作为沟通的媒介,咨询师通过树木图可以更多地了解当事人的内在世界,也可以通过对树木图的探讨与来访者建立更好的咨访关系。

第三种取向是成长取向。它是指把树木图作为了解自我的工具,通过树木图可以更好地了解自我的内在世界,并且在此基础上,解读自己生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密码,拥有更清晰的自我意识。本书采用的就是第三种取向。

除此之外,有人可能对树木图与常见的房树人之间是否具有关联感兴趣。房树人也是图画心理技术的一种,但它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即房屋、树木、人,所以它比树木图更为复杂。对树木图的学习可以成为房树人技术学习的一个前导,掌握了树木图这个工具,可以帮人们更好地了解房树人这个工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书包含图画心理的基本内容,所以读者了解了本书介绍的树木图这个工具,对于其他图画心理技术,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到目前为止,树木图是发展最成熟的图画心理工具之一。它不仅被大量相关的实证研究支持,还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心理测试领域,它被用于了解人们的人格特征,也被用于选拔人才,但它很少作为单独的测试工具使用,而是和其他人格测试工具一起使用;在心理咨询领域,它被用于个人咨询、家庭咨询和团体咨询中;在个人成长中,它被用于帮助个体更深入地了解自我。它在针对特定群体的应用中也很普遍,如对特殊教育的人群、医院的病人、参加培训的人等。

成长·操作

你的第一幅树木图

看完上述介绍,我想邀请你画出自己的第一张树木图。在尚未阅读后面的理论之前,你画出来的树木图更加纯粹和真实,如果读完后面的内容再画,你便可能会受到所读信息的干扰。而且,就学习的顺序而言,现在画出自己的树木图,你就有机会一边阅读,一边对自己的画作予以解读。

请你先准备好A4大小的白纸、4B铅笔和橡皮。4B铅笔在纸上留下的痕迹会比较清晰,所以绘画中你不需要用很大的力气。

另外,你需要在安静而不受打扰的空间内,让自己的情绪处于平静状态后再作画。然后,请根据下面的指导语作画:请你在竖着的A4纸上画一棵树,你想怎么画都可以。请记录自己作画的开始和完成时间。

我建议你买一个A4大小的素描本,在纸的正面作画,在背面回答问题或者写下你的反思,并记下每一次作画的日期。本书的第三部分还会介绍更多主题的图画,第四部分则会介绍树木图的其他运用方法,你可以把它们都画下来。这样,阅读完本书,你就拥有了一本自己的树木图画成长日记,这将是你个人非常宝贵的一个记录。如果你只是随手画在一张纸上,图画就很容易散落或丢失,当你想回顾整个成长过程时,就不易找到它们。

第2章 树木图的指导语和基本操作

画树木图的准备工作

相信你已经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幅树木人格图。如果你还没有完成,建议先停止阅读,画完之后再继续,这样能确保你的图画不受下面内容的影响,让它成为一幅比较纯粹的、能够反映你真实状况的树木图。

首先,我们来了解需要做的准备工作。首要的一件事自然是准备材料。前文已经讲过,需要一张A4白纸、一支铅笔(最好是4B的),还有一块橡皮。

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家作画很容易用不规范的材料。例如,从笔记本上随便撕一张纸就开始作画,或者使用不是A4大小的纸作画,或者用水笔或圆珠笔作画,这些都有其弊端。

规范的施测材料是A4白纸,因其长宽已固定,这样更便于我们观察图画的内容。如果纸上原本就有横线或竖线,它们就会干扰我们作画,可能让最终画出来的线条并非我们本来想画的样子。如果纸张大小不是A4,我们对画面大小的判断就可能会受到影响。

你可能会有一个疑惑,即橡皮是不是必要的。但是,橡皮是有意义的,因为有些当事人觉得自己不具备作画的技巧,有了橡皮就相当于为其提供了安全保障——知道图画是可以涂擦、修改的,他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动笔了。如果我们提供了橡皮,但当事人并没有把画错的痕迹擦掉,这其中也蕴含着一些意义。但如果因为没提供橡皮而导致当事人不能涂擦,其含义就会不同。所以,提供橡皮是一种标准操作。

有人会问是否可以用彩笔?规范的材料要求使用的是铅笔。之所以使用铅笔,是为了方便当事人涂擦,增加其可控制感,同时也让当事人有机会观察作品的笔触、线条、阴影等。如果用彩笔,没有了可以涂擦的功能,对笔触的观察也有可能不精准。不过使用彩笔有一个优点,即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颜色这个线索,了解更多关于情绪方面的信息。所以,如果是团体活动,组织者可根据活动目的来决定提供什么材料,可以只提供铅笔、橡皮,让参加者画铅笔画;也可以只提供彩笔,要求参加者画出彩色的树;还可以既提供铅笔、橡皮,又提供彩笔,让参加者自由选择。

准备好材料之后,还要准备好作画所需的空间。画树木图需要一个安静、不受打扰的空间,这是为了让作画者能够在平静的情绪中不受干扰地完成自己的创作。如果周围环境嘈杂、有人不停地进进出出,作画者便可能无法静心作画,最终画出来的内容反映的可能是烦躁不安情绪下的自我状态。

很多人在学习或工作的过程中喜欢听音乐,那是否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画树木图呢?我的建议是:在标准施测中,不要听音乐。因为音乐本身会触发人们的各种情绪,而标准施测需要作画者保持情绪平静。在不同情绪状态下,人们画出来的图画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但是施测者可以根据活动目标做出决定。如果你希望被测者通过作画表达自己的情绪,为此需要用音乐启动情绪,或者在一些热身活动中需要用音乐激发作画者内在意象的出现,则可以边听音乐边作画。

可能读者会生出另一个疑惑,只能在情绪平静的时候画树木图吗?悲伤、难过或悲愤的时候可以画吗?树木图的标准施测要求当事人在情绪平静的时候作画。但如果活动的目标是帮助人们表达情绪,当然可以在处于各种情绪状态的时候作画——悲伤的时候可以画,沮丧的时候可以画,情绪低落的时候可以画,喜悦的时候也可以画。通过观察和比较自己在不同状态下画出的图画,你可以更清楚、更直现地了解自己的情绪。

还有人问:“可以一边聊天一边画画吗?”在标准施测中,我不建议这么做,因为我们是把树木图作为自我觉察的工具,作画的过程其实也是与自我进行对话的过程,你需要一个空间。而当你边说话边作画的时候,你的大部分心理空间和注意力都被外在的谈话占据,你就很难深入自己的内在世界中,所以画出来的画所能传达的深度及其与自我的联结也就有所限制。但在个体咨询中,可以用“画画讲故事”的技术,即咨询师和来访者轮流作画,边画画边讲故事,在这个技术中,作品创作是和言语表达联系在一起的。

除了这些准备,你还需要了解标准指导语。标准指导语非常简单,只有一句话:“请在竖着的A4纸上画一棵树。”也可以说:“请把A4纸竖着放,然后在上面画一棵树。”有时候我也会用“请画树”这样的指导语。因为这句话的英文表述是“draw a tree”,树这个词前面有个定冠词“a”,翻译成中文则是“请画一棵树”,但实际上,人们是可以画两棵或更多棵树的。所以“请画一棵树”或者“请画树”都是比较标准的指导语。

还有一点是关于纸张的放置。在标准施测时,我建议纸张竖着放置,这样更能体现树木生长的方向和趋势。但如果不是标准施测,也可以根据活动目标进行调整。例如,在咨询中,如果想给来访者更大的自由度,可以不规定纸张摆放的方向,让来访者自由选择。

你可能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我可以画果树吗?”我会说:“你想画什么树就画什么树。”如果你问我:“除了树之外还可以画其他东西吗?”我会说:“只有树是必须画的,其他的你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如果你问我:“我不会画画怎么办?”我的回答是:“我们不是考察你的美术功底,也不会对你画出的画进行打分或评价,请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还会有人问:“我只能画现实中的树吗?”那我的回答是:“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可以画现实中的树,也可以画想象中的树。”总而言之,作画的要求非常简单,除了画树这个基本要求之外,画面上的其他内容都由你决定。

作画过程的观察与记录

对于作画过程,你需要做一些观察和记录。

首先,你要记下自己开始作画的时间和完成的时间,这样你就可以知道自己画树木图所用的时间。

其次,你需要记录的其他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作画的顺序,即先画的什么,再画的什么,最后画的什么;如果你在作画过程中有涂擦,则应记录自己做了哪些涂擦;如果你在作画过程中涌现出了一些情绪和感受,也可以记录下来。不过需要提醒的是:不要边作画边记录,而是在画完之后立刻记录。如果你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你的来访者在作画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些其他动作,如作画过程中突然停下来或者把画撕掉等,你也要把这些记录下来。在本书的后面章节中,我会讲解这些信息具有的意义。

作画之后的自我反思

作画之后的自我反思非常重要,这也是本书的重点内容。你可以拿出你的画,边阅读书中列出的问题,边在你的图画背面做出回答。安静的环境更有利于你进行反思。

自我反思有不同的层面和深度,我在本书中呈现了三个层面。

首先列出的是进行基本反思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与树木图有直接关系,即最基本的问题。

1.这是一棵怎样的树?你能不能用几句话形容一下这棵树?

2.这棵树生长在什么季节?

3.这棵树生长在什么地点?它生长在院子里,在道路的两边,在原野里,在半山腰,在山谷中,还是在水边或池塘边,或者其他任何地方?

4.你会给这棵树取什么名字?

其次,如果你想进行再深入些的反思,还可以回答一些延伸性的问题。

1.这棵树有没有最强壮的部位?如果有,是什么部位?

2.这棵树有没有枯萎的部分?如果有,枯萎的部分在哪里?引起枯萎的原因是什么?

3.这棵树是否会开花?如果会,是怎样的花?是否会结出果实?如果会,是怎样的果实?

4.画面中是否呈现了风?如果有,风是从什么方向吹过来的?风的性质是什么?是很大的风、微风,还是中等的风?有雨吗?如果有,是什么样的雨?

5.画面上除了树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内容?如果有,都有什么呢?

最后列出的是一些具有深度的问题,便于大家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

1.这棵树会有怎样的过往经历?能否给它编一个故事并讲出来。

2.这棵树在成长过程中曾经遇到过哪些重大问题?对这棵树而言,曾经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

3.这棵树成长的环境是否发生过变化?如果是,具体是怎样的变化?

4.你对画出的这棵树是否满意?对哪些方面满意?对哪些方面不太满意?

5.如果让你再画一棵树,你会画一棵怎样的树?

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希望探索的深度来决定回答哪些问题,你可以对三个层面的问题都进行回答,或者你也可以只就其中的一部分问题进行反思。

如果你是咨询师,你也可以根据自己与来访者的咨访关系、来访者对你的信任程度以及咨询的时机进行综合考虑,最终确定讨论哪些问题。

相关图书

真希望妈妈这样和我说话
真希望妈妈这样和我说话
你的天赋价值千万
你的天赋价值千万
写作疗愈 用写作赶走焦虑、拖延症、坏情绪
写作疗愈 用写作赶走焦虑、拖延症、坏情绪
如何拥抱一只刺猬:恋爱与婚姻中的人格识别、接纳与付出
如何拥抱一只刺猬:恋爱与婚姻中的人格识别、接纳与付出
考试心理学:心理素质与考场表现
考试心理学:心理素质与考场表现
掌控情绪 别让坏脾气毁了你一生
掌控情绪 别让坏脾气毁了你一生

相关文章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