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疗愈 用写作赶走焦虑、拖延症、坏情绪

978-7-115-57670-5
作者: 刘主编蓝橙
译者:
编辑: 牟桂玲

图书目录:

详情

《写作疗愈 用写作赶走焦虑、拖延症、坏情绪》避开了复杂的写作疗愈理论,采用小故事的形式,告诉读者如何利用写作解决心理问题。从第二章开始,每一节的结尾都设有“写作创可贴”栏目—结合心理学理论概括该节的“疗愈要点”。 《写作疗愈 用写作赶走焦虑、拖延症、坏情绪》是写作疗愈的入门书,共七章内容,分别介绍了写作疗愈是什么,写作疗愈有哪些关键词,写作疗愈的常用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写作改善自我认知、缓解压力、对抗坏情绪和发现更美的人生风景。在全书最后的“写作魔法盒”中,提供了100个写作疗愈锦囊,供读者练习。 《写作疗愈 用写作赶走焦虑、拖延症、坏情绪》适合对写作感兴趣的读者、希望通过写作给自己解压的读者,以及对写作疗愈、叙事疗法和心理疗愈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图书摘要

版权信息

书名:写作疗愈 用写作赶走焦虑、拖延症、坏情绪

ISBN:978-7-115-57670-5

本书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发行数字版。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您购买的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书仅供您个人使用,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和传播本书内容。

我们愿意相信读者具有这样的良知和觉悟,与我们共同保护知识产权。

如果购买者有侵权行为,我们可能对该用户实施包括但不限于关闭该帐号等维权措施,并可能追究法律责任。


版  权

著    刘主编 蓝 橙

责任编辑 牟桂玲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

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

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

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410

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介绍写作疗愈的方法。本书避开了复杂的写作疗愈理论,采用小故事的形式,告诉读者如何利用写作解决心理问题。从第二章开始,每一节的结尾都设有“写作创可贴”栏目——结合心理学理论概括该节的“疗愈要点”。

本书是写作疗愈的入门书,共七章内容,分别介绍了写作疗愈是什么,写作疗愈有哪些关键词,写作疗愈的常用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写作改善自我认知、缓解压力、对抗坏情绪和发现更美的人生风景。在全书最后的“写作魔法盒”中,提供了100个写作疗愈锦囊,供读者练习。

本书适合对写作感兴趣的读者、希望通过写作给自己解压的读者,以及对写作疗愈、叙事疗法和心理疗愈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引子 何以解忧,唯有写作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心理健康,但关于什么是心理健康,没有几个人能说得清楚。

有人说“开心快乐就是心理健康”,也有人说“没有烦心事就是心理健康”,还有人说“积极向上就是心理健康”。这些说法好像都有失偏颇,没有谁能一辈子不遇到烦心事,重要的是遇到烦心事后要能快速有效地从烦恼中走出来。真正的心理健康不是心理不生病,而是能像强健的身体一样,有抵抗疾病的能力,以及在生病之后有快速恢复的能力。

如何才能拥有强健的心理素质?换句话说,如何才能在问题面前保持心态平和,并能在出现问题之后快速复原呢?

其实,写作是一种维持心理健康的好办法。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心情特别不好的时候,写写东西就能有效地舒缓情绪。

通过写作改变心理状态的方法称为写作疗愈,在国外也有人称它为“疗愈写作”或“写作禅”。疗愈不一定是疗愈疾病,很多人可能还远没有到生病的地步,它更像是对自身情绪和心理状态的管理——通过写作让自己想得开一点儿、活得快乐一点儿、变得好一点儿、过得幸福一点儿。如果通过写作能增加这四个“一点儿”,那写作疗愈的目的就达到了。

写作疗愈的原理其实很简单。首先,写作就是一种倾诉。倾诉让压力得以排解,而且写作是不需要听众的文字倾诉,它简单易行,几乎不需要依赖任何条件。其次,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思考会帮助你解决难题。很多人遇到想不通的问题时,边写边想,最后就能找到答案,所以写作疗愈其实是解决问题后的释然。最后,写作是一种超脱,让人从关注内在升华转移到关注外部世界,从而在一个更高的维度解决问题,并最终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幸福。

以上这些原理都是心理学家要研究的问题,对普通人来说,想要让写作在自己身上起到疗愈作用非常容易,只需要做到九个字,那就是“闭上嘴,现在就开始写”。

写作并不难,别担心自己写不出来。最伟大的作家也不是想好了每一个字之后才开始动笔的。只有写下第一句才会有第二句,写完第一段才会有第二段,只要开始写,你的大脑就会给你指引,让你把内心深处的东西源源不断地倾倒出来。

通过写作倾倒出来的可能有你的困惑、思考,也可能有你过去的回忆、压抑,还可能有你心里的烦躁、不安等。总之,不管倒出来什么,都请你把这些东西归归类,把好的留下来,把坏的扔掉,把有问题的修理一下,把幸福甜蜜的封存起来,这样你的心就整洁了,你也就得到了疗愈。写作疗愈就是这么简单。

本书一共讲述了28个跟疗愈有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和我们一样,都是这个社会中的普通人。不过有趣的是,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标签,如“总是感到孤独的如新”“没有安全感的维鑫”“有重度拖延症的湘琪”“不开心的成亦”等。他们或许恰好跟你面临同样的问题,或者跟某个阶段的你很像,所以看他们的故事就好像在照镜子——你可以透过文字看到自己的样子。你一定也很好奇,他们的故事是如何发展的呢?他们又是怎么借文字的力量来疗愈自己的呢?

这就是本书的秘密和乐趣所在。你可以把它当作一本故事集来读,这是一本28个人故事的合集;你也可以把它当作日记来读,这28个人一边述说自己的遭遇,一边写日记;当然,你也可以把自己代入进去,把本书当成教科书来读,想一想他们所用的那些方法能不能用到你自己身上,那些对他们有用的写作模式能不能为你所用,帮你解决问题。

从第二章开始,每个故事后面都附有一个写作题目(写作疗愈练习),如果你愿意,欢迎你趁热打铁,写出自己的文章。其实只要开始动笔,你就超越了大部分读者,也就真正开启了自己的写作疗愈之旅。另外,在本书的最后,有一个“写作魔法盒”,把书看完之后,你可以打开这个“魔法盒”,它将会带给你很多惊喜。

有人问,既然是写作疗愈,那写作是一种药吗?不,它不是药,所以如果你已经罹患了重度心理疾病,还是要去专业的医院找医生诊疗。写作疗愈更像是一种高品质的营养品——如果你一切安好,它能增强你的免疫力;如果你恰好比较虚弱,它能强身健体;如果你正处于亚健康状态,它能增强你的机体活力。写作疗愈最大的特点是无毒、无害、无副作用。当然,它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免费,因为写作几乎是不用花钱的。学会写作疗愈的方法,其实就相当于学会了一种低成本的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

现在,随着观念的进步,很多人把高品质的生活状态理解为身心健康。身心健康包括两方面: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很好懂,简单理解就是不生病、有活力;而心理健康是个新概念,简单来说就是要保持心态平和,常怀喜乐之心。身体健康大家比较熟悉,实现的方法也比较多;心理健康大家刚刚开始关注,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行之有效的实现方法。而写作疗愈作用于心理,是一种维持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

身心健康是幸福的保障,愿你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善待自己的内心,收获幸福人生。

何以解忧?唯有写作!

第一章 什么是写作疗愈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一些人需要通过某种外在方式来疗愈自己,如医生诊疗、药物辅助治疗等。其实解铃还须系铃人,最好的“药物”就是自我对话、自我疗愈,而你完全可以写出治愈自己的文字。

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是你自己。倾听内心的声音,用语言和文字抚慰自己,这就是最好的疗愈。用写作跟自己对话,找到从坏情绪中解脱的方法。

第一节 解铃还须系铃人

一、失眠的小玉

小玉失眠了,整整一夜没睡着!

这一夜,每次看手机,时间都往前挪动一点儿,1:50,2:30,3:45,4:10,5:20……小玉不知道是期待天亮还是害怕天亮。

她在微信朋友圈写道:“凌晨5:00的阳光,好刺眼!”

原来,比起失业的痛苦,失眠的煎熬还要可怕100倍。

天亮了,外面的街道开始喧闹起来。小玉的脑袋昏昏沉沉的,她不知道该起来还是继续躺在床上。她的脑袋里乱糟糟地闪现各种画面:单位的裁员通知,最后交接的画面,几个朋友的散伙饭……

当然,还有一些她想不出结果的事:找什么工作?房贷怎么办?什么时候结婚?她甚至想到单位有个同事曾经找她借过200元钱,一直没还,现在她离职了,更不可能把这个钱要回来了。想到这里,她突然觉得胸闷,也不知道是因为一夜没睡,还是因为这永远要不回来的200元钱。

为什么?为什么自己这么倒霉?小玉望着天花板,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二、找到负面情绪的根本症结

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谁都会遇到烦心事,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的压力大、世界变化多,人们每天都要接收大量的信息、处理大量的问题。这些信息和问题多种多样:有些是正面的,如事业成功、升职加薪、亲人重逢;有些是负面的,如失业、赔钱、亲人离去。面对正面的信息,人们会感到轻松、愉悦;面对负面的信息,人们会感到难过、纠结和痛苦。

好在人具备调节情绪的能力,轻松愉悦时当然不会有什么问题,即便遇到令人痛苦、纠结的情况,过个一两天也就好了。这就好像许多人得了感冒,即使不吃药,靠身体的抵抗力也能扛过去。但有时候,当我们遇到一些比较重大的问题,或者经历了比较大的人生起伏,情绪就不那么容易调节了。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明明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天了,自己还陷在某种负面情绪里;或者因为某件事,自己被彻底击垮了,从此一蹶不振。就像案例中的小玉,失业对她的打击太大了,所以她感到焦虑、痛苦,而这种情绪让她整夜睡不着觉,这反过来又加剧了她的焦虑。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她显得茫然不知所措。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有人说:“这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事实上,这绝不是没事找事,心理危机若不及时干预,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很多人甚至因此做出傻事。也有人说:“顺其自然就好,时间会解决一切问题。”在正常情况下,时间的确可以解决情绪问题,但像小玉这种情况,时间反而成了她的敌人,拖得越久,她越痛苦。

那么小玉究竟该怎么办?我们又应该如何处理这种突如其来的情绪问题?

知乎上有一个帖子,题为“如何控制负面情绪”,这个帖子已经有1400多条留言了。其中不少留言获得了上万次点赞。大家分享了很多控制负面情绪的方法。比如,有人靠吃东西缓解负面情绪,有人靠熬夜缓解负面情绪,也有人靠购物、跑步、看书等方法让自己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总之,为了让自己的身心与外部环境达到平衡,人们想出了各种应对办法。但这些办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都希望借助某种外力让自己好起来。很少有人问自己:“我到底怎么了?”“我到底需要什么?”

你到底需要什么呢?若你问一个深陷负面情绪的人他到底需要什么,你可能问不出答案。因为他只知道自己有问题,但并不知道如何才能找到出口摆脱困境。有人把陷入负面情绪比喻成进入一个黑洞——这个洞里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你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也不知道要走向哪里,你被无边的黑暗吞噬,感到无能为力。

中国有句老话叫“解铃还须系铃人”,其实很多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的始作俑者不是别人,也不是环境,而是我们自己。很多时候,我们抱怨自己运气不好遇上倒霉事,所以情绪才出了问题,但仔细想想看,带给我们麻烦的到底是“倒霉的事”,还是“对倒霉的事的理解”?为什么同样是遇上倒霉的事,别人的情绪就没有出大问题呢?如案例中的情况,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失业,为什么有的人就能平静对待,而小玉就濒临崩溃?这到底是失业的问题还是小玉自身的问题?虽然这样的质问显得很残酷,但是它也许能帮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本症结。

三、通过写作摆脱负面情绪

其实道理不难理解,问题是应该怎么做。摆脱负面情绪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治标,先改变负面情绪带来的消极状态。不开心的时候,要让自己快速开心起来;忧郁的时候,要让自己快速乐观起来;焦虑的时候,要让自己快速放松下来。其次要治本,要从根本上找出焦虑的原因,从源头解决问题。案例中,小玉因为失业而感到焦虑,那她就应该好好分析一下自己为什么会失业,以及接下来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才能改变现状。

怎样才能治标又治本呢?写作其实是一个好方法。这里的写作不是写命题作文,而是通过写作这个举动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以及通过写作的具体内容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讲到这里,很多人可能还不理解为什么写作能缓解负面情绪。在一些人看来,写作是一件复杂且困难的事情,自己过去每次写作文都急得抓耳挠腮,这明明是给自己制造麻烦,怎么可能让自己放松身心并摆脱负面情绪呢?

有这种想法很正常,过去我们对写作的理解特别有限,除了在学校会写作文,平时我们没有太多跟写作打交道的机会,更不会觉得它有什么具体的作用。写作其实是我们对内、对外交流的工具——对内,通过写作我们可以进行自我对话;对外,写作的内容可以代表自己跟他人沟通。掌握写作这个工具,不但可以让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也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至于写作的疗愈作用,其实是写作通过两个层面作用于一个人的内心,从而发挥改善情绪、解决问题的功效。

首先,写作本身可以让人快速平静下来。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倾诉心中的烦闷,可以理清思路,也可以让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这些都有助于陷入负面情绪的人快速回归正常状态。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心烦意乱的时候,把烦心事写下来,压在心里的石头好像就消失了。这就是写作带来的好处,而这也对应着之前说的治标——先解决表层的情绪问题。

其次,写作有辅助思考的作用。我们并不需要想清楚所有的事之后才动笔,而是边写边思考。写作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客观描述问题入手,不夸大问题,也不回避矛盾,然后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分析,最后找出现有条件下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这一整套思考流程对应着之前提到的治本——彻底解决负面情绪背后的核心问题。

这样的写作,我们称为疗愈写作,它和我们之前在学校接触到的应试写作不一样。应试写作是写给别人看的,是针对某个话题进行的文字阐述;而解决负面情绪的疗愈写作是写给自己看的,它让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当你开始用写作描述、分析、交流,甚至借助故事投射自己内在情感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过去惹人烦的写作,居然是一个疗愈内心的好方法。

解铃还须系铃人。当我们开始用写作的方式跟自己对话时,过去那些淤塞的情绪就有可能得到疏通。人是很聪明的动物,在负面情绪的沼泽里,人有自救的本能,而疗愈写作就是你的自救工具。

第二节 写作疗愈就是抱怨和吐苦水吗

一、骂自己的张瑛

太烦了,我简直就是个废物,我想我一定是脑袋进水了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张瑛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段话,好像骂自己骂得越狠,就越能让她觉得解脱。

半年前,张瑛和朋友一起投资开了一家酒吧。张瑛投了60万元,这里头有她这两年的积蓄,还有她向父母借的钱。但因为经营不善,酒吧持续亏损。最近几个股东商定把酒吧关了,这意味着大家之前投的钱都要打水漂了。

这么大的损失让张瑛无法接受,她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无处不在的挫败感让她内心无比烦躁。

从小到大,无论遇到什么烦心事,张瑛都会写日记。于是,张瑛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段话:

这件事谁都不能怪,要怪只能怪自己。为什么当时头脑一热就要开酒吧呢?为什么当时就不能好好调查一下市场呢?为什么就不能多听取几个朋友的意见呢?现在好了,60万元没了……

我真是个蠢货,别人赔的是零花钱,我赔的是父母的棺材本。我真的对不起家人,也对不起自己。

写着写着,张瑛的眼泪就流了下来,眼泪滴到日记本上,洇湿了一大片。

张瑛抓起日记本,撕下自己刚写好的那一页,把它撕得粉碎。这一页文字记录了她的失败和耻辱。写下这些内容并没有让她好受一点,反而让她更加绝望……

二、为什么写作起了“副作用”

不是说写作能疗愈吗?为什么张瑛越写越崩溃呢?这让人感觉写作不但没有让她好起来,反而起了副作用。

要解答上面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写作疗愈,以及怎样写才能让自己得到疗愈。

写作疗愈是指一个人通过写作跟自己的内心对话,一方面平复自己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分析负面情绪出现的原因,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写作疗愈不是抱怨和吐苦水,而是用更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

如案例中的张瑛,她投资了60万元开酒吧,最后血本无归,这是投资失败的问题,所以抱怨和吐苦水都于事无补,她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尽量减少损失,以及如何尽快把亏损的钱赚回来。投资失败后,张瑛对自己持否定的态度,如果这个时候再用文字批判自己,不但不能让自己好起来,反而会雪上加霜。

三、怎样写才能让自己得到疗愈

“写作疗愈”从字面上看包括两部分:一是写作,这是方法和工具;二是疗愈,这是目标和结果。也就是说,要通过写作达到疗愈的目的,需要弄清楚两个问题:第一,到底写什么;第二,如何实现疗愈。

写作的时候写什么呢?可以是情况说明,也可以是问题分析,甚至可以是自己推导出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是不能写负面情绪,而是不应该沉浸在负面情绪中不能自拔。情绪本身也是一种事实,你把自己的情绪真实准确地描述出来即可,不用多加渲染,更不用放大焦虑。直面负面情绪有助于我们解决情绪问题。

写作是如何实现疗愈的呢?其实写作疗愈对应着心理治疗中的三个方法:一个叫解决问题,一个叫转移问题,一个叫升华问题。

结合案例中张瑛的情况来说,“解决问题”就是思考如何面对投资失败,如何尽可能减少损失,如何善后,等等。写作时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你就能获得疗愈。

有时候,我们遇到的问题比较棘手,一时半会儿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这时我们就可以“转移问题”——避开难解决的问题,想一想其他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张瑛投资的酒吧要关门了,她已经无力改变现状,投资失败已成定局,那么她可以考虑给自己放个假,出去旅游一下,也可以考虑自己的进修计划或者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把这些写下来,把注意力转移到这些事上面,她也能获得疗愈。有一句话叫“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也就是说,如果一件事已经无法改变,那还不如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别的事情上,这至少会让你有机会重整旗鼓。

另外,如果情况很糟糕,已无法挽回,那么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待这件事,或者从这件事里得到一些启发,把坏事变成好事,这个方法就叫作“升华问题”。比如,从投资失败中总结教训,打一个翻身仗;或者把生活中的磨难当作素材,创作出以自己为原型的小说、诗歌等。很多伟大的文学作品都跟负面情绪有关,从这个角度看,如果能有效升华问题,负面情绪的产生也不完全是坏事。

所以,光抱怨不行,光吐苦水也不行。我们每一次遭遇挫折都不好受,但在擦干眼泪后,我们首先应该想到的是让自己振作起来、让情况好起来。这时候,不妨先用写作疗愈自己,让自己恢复到比较好的状态,并在写作过程中为自己做好下一步的规划。

先过自己心理这一关,再过事情本身这一关。写作疗愈一箭双雕,正好可以帮助遇到问题的你。

第三节 从叙事疗法到写作疗愈

一、回忆过去的欣然

“要不是当时迷上了言情小说,我肯定能考上重点大学,要是考上了重点大学,我也不会干现在这个工作,也就不会嫁到这个地方来,更不会跟这样一个人结婚……”讲到这儿的时候,欣然的眼泪又落了下来。

每次讲到工作的不顺心、生活的不如意,欣然都会提到自己高中时期的经历。当时班上流行看言情小说,老师不让看,大家就在小说外面包上书皮,把小说藏在抽屉里,趁老师不注意就偷偷地看一眼。因为看言情小说影响了学习,欣然最后只考上了一所普通学校。毕业后,她远嫁到一个小县城,她的老公酗酒,没有事业心,对她也不太好。总之,这些年来,欣然的生活很不如意。

“唉!都怪我当时不好好学习,看那些言情小说有什么用呢?还不都是假的、骗人的!”

欣然很喜欢跟别人讲自己的经历,好像她现在所有的不顺、不幸都跟高中看言情小说有关。开始的时候,大家对她还有点同情和惋惜,说得多了,周围的朋友也听腻了,后来,大家甚至会拿这件事来调侃她。有人说,欣然根本不应该上大学,她就应该去写言情小说,因为她的经历活脱脱就是一部言情小说,而言情小说本身就是那个“负心汉”。

这些话让欣然觉得很失落,渐渐地,她不再提言情小说的事了。她觉得这就是命运,所有的事好像都是安排好的,命运对她太不公平了,而且周围也无人可诉说,她只能把这些事憋在心里,一个人默默承受。

二、为什么“祥林嫂”们喜欢重复讲述同一个故事

我们都读过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祝福》里塑造了一个人物叫祥林嫂,她是个不幸的女人,她的儿子被狼叼去了,她经常讲的一句话是:“唉唉,我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也就有这么大了……”

开始的时候,她的话还有人听,渐渐地,大家开始厌烦她,用小说里的话来说就是“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

欣然跟祥林嫂看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可能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她们喜欢讲自己的故事,喜欢把自己现在的境遇和某个故事关联起来。她们一遍遍地重复这个故事,或许是出于倾诉的目的,或许是希望别人理解,又或许是想抱怨和发泄一下自己的不满。我们通常会把这些人称为“祥林嫂”,当然,这个称呼是带有贬义的。

那么,为什么“祥林嫂”们喜欢重复讲述同一个故事呢?

首先,讲故事的过程是宣泄情绪的过程,不管是欣然还是祥林嫂,她们的生活都不太如意,她们缺乏与人正常交流的渠道,所以她们的内心一直处于压抑的状态,而讲故事可以帮她们缓解这种压抑。当她们沉浸在回忆和讲述中时,即便别人不注意听,她们也能宣泄情绪。

其次,喜欢重复同一个故事的人认定这个故事能解释她们现在的处境。虽然她们看似在用这个故事向别人解释原因,但更多的时候,她们的这些话是说给自己听的,这样的解释(心理学上叫“归因”)会让她们心里好受一点。

当然,我们知道,这种讲述没有什么用,甚至会让一个人在“泥潭”里越陷越深。不过心理学家看到了讲述这种形式的可取之处,并据此提出了“叙事疗法”。这里的叙事不再是一个人絮絮叨叨地重复同一件事,而是讲述者在心理医生的引导下把自己的经历讲述出来。

一般来说,讲述者在讲故事的时候都会把人和事(问题)混在一起,而叙事疗法很明确地提出要把人和事分开来看——人不是问题的原因,人只是问题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一旦有了这样的认识,很多问题就有可能得到解决,人的心结也可能被打开。

除了把人和问题分开之外,叙事疗法还有几大原则,如去中心化(相信某件事并非只有一个原因)、去元素化(不是某个原因一定会导致某个结果)、建构原则(用语言建构我们看问题的视角)等。根据这些原则,心理医生引导讲述者把自己的问题讲述出来,重新思考问题的本质,并最终找到解决的办法。由此可知,叙事疗法的本质并不是一个人絮絮叨叨地说自己过去的故事,而是通过叙事进行再思考。叙事疗法需要心理医生的引导,这样讲述者才有可能打破过去的思考模式,重新走上正轨。

不过目前能接受叙事疗法的人非常少。一旦缺乏心理医生的引导,讲述者的“叙事”模式就很容易变成“祥林嫂”模式。那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自己在家就可以尝试叙事疗法呢?

三、让写作成为自己的叙事疗法

我们可以尝试“写作叙事疗法”,这也是写作疗愈的一种,是指通过写作来叙事,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自己引导自己。

为什么叫写作叙事疗法呢?因为说和写其实都是表达,说是口头语言表达,写是书面语言表达,说和写都能把头脑里的想法呈现出来,以便我们跟别人和自己交流。二者不同的是,说是直接表达,写是间接表达。

我们通常有了想法张嘴就能说出来,这种表达当然很方便,但它有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有些问题没有考虑清楚就说出来了。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很容易陷入一种思维定势——以为自己想得很明白了,其实所有对问题的解释都是借助于经验和思维规律做出的判断,并不见得是可靠的。

我们头脑里的想法会先变成思维语言,思维语言再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相较于“说”,“写”更烦琐,但它的好处是,“写”的时候,人会经历两层思考,一层是从想法到思维语言,另一层是从思维语言到文字。在这两层思考的过程中,人们会“再思考”某些问题,也就是重新检查自己的思考结果是否正确。通过再思考,我们常常可以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帮助自己找到正确的路径。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写着写着就明白了,写作的过程本身也是深度再思考的过程。

借助手里的一支笔或一台电脑,就可以替代心理医生,自己为自己做叙事治疗,这是不是很神奇?

从叙事疗法到写作疗愈,其实也是个人的自我觉醒。如果你不再依赖心理医生的引导,你就是自己的领路人。写作的时候,想一想问题到底是什么,引发问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把原因归结于问题本身而不是归结到人的命运或者其他某种不可控的力量上,这有助于我们重新看待那些引发不安或者痛苦的事件,最终让自己获得疗愈。

第四节 写作可以解决所有的心理问题吗

一、被重病困扰的晓蓓

失眠、焦虑、心悸、恶心,这样的症状已经持续了半年时间,晓蓓觉得自己快撑不住了。

她做了网上的心理测试题,发现自己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症。周围的朋友劝她去医院心理科看看,但她不愿意出门,更不愿意去医院。夜里睡不着的时候,她就爬起来看书,心理学的、哲学的,她希望在书里找到答案。

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晓蓓就放下手里的工作,开始写东西。她在文章里一遍遍地问自己:“我到底怎么了?”“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什么时候才能好起来?”仿佛每一次质问,都是坚强的自己在跟虚弱的自己宣战。

问题是,这种质问只会让她更加虚弱。晓蓓觉得自己的脑袋像是一团缠绕在一起的毛线,她一会儿想起小时候无忧无虑的时光,一会儿想起各种需要解决的复杂问题,一会儿又想起因为生病,好多事都还没有做完。这些凌乱的想法没有章法地冒出来,让她无所适从。

最近晓蓓开始出现幻觉,她觉得眼前有一截燃烧殆尽的蜡烛。她开始写回忆录,说是回忆录,其实更像是对自己的一次彻底质问。她分析出了自己的病因——焦虑、多疑、易怒、苛求完美、心理负担重、敏感、患得患失。她认为这都是原生家庭里父母错误的养育方式造成的,于是她打电话给父母。她在电话里大喊大叫,把怨气发泄在已经年迈的父母身上。

发泄完后,晓蓓立即陷入深深的自责中。生病的这段时间,只有父母在默默地照顾她,想到这些,晓蓓感到更加虚弱,她的脑袋隐隐作痛,好像有很多根钢针扎在头上……

二、为什么晓蓓不能用写作疗愈自己

为什么晓蓓解不开自己身上的“结”呢?写作不是可以疗愈吗?为什么晓蓓不能用写作疗愈自己呢?

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坚持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但如果生病了,锻炼能不能治病呢?显然不能。锻炼非但不能治病,反而可能加重病情。医生会让生病的人按时服药、多休息。同样,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坚持写作可以增强心理的抵抗力,但如果心理真的生病了,写作疗愈能不能代替药物治疗呢?不能。在特定情况下,写作疗愈不但不能治病,生病的时候硬撑着写作反而会加重病情。切记,写作疗愈不能代替正规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有些人会夸大写作疗愈的作用,好像不管是多严重的疾病,只要写点东西就能治好,这种说法是违背医学常识的。写作疗愈更像是一种保健品,对健康的人来说,写作可以增强你的“情绪抵抗力”,让你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对那些遇到困难、麻烦的人来说,写作可以帮你解决问题、缓解焦虑,让你重新走上正轨;对暂时处于情绪低谷的人来说,写作可以帮你走出低谷,实现内心的疗愈。而对那些已经罹患心理疾病的人来说,写作疗愈只能是一种辅助治疗的手段,病情严重的话,一定要第一时间去正规医院就诊。

另外,很多人看到“写作疗愈”四个字就以为自己已经理解了写作疗愈的真谛,开始“日更千字”,这种做法也是不恰当的。单纯地写些文字可能会有疗愈的作用,但这种作用非常小,顶多就是通过写作让自己平静下来。如果已经遇到了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日更千字”反而是一种不小的负担。写作疗愈一定是在自愿、愉悦的情况下进行的,它不是作业和任务,更不是立竿见影的特效药。

对罹患心理疾病的人来说,有时候,写作可以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情绪;而有时候,写作会演变成自我纠结、钻牛角尖,这反而会加重病情。对心理疾病患者来说,要不要把写作当成辅助治疗的手段,一方面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要听取医生的建议。举例来说,在心理治疗领域,有一种治疗方法叫森田疗法[1],它提倡顺其自然,带着情绪和问题正常生活,如果采用这种治疗方法,就没必要在文字里与自己“一较高下”,即便是用写作辅助森田疗法,写的也应该是更生活化的文字,而不是纠结于现有问题。

另外,讲到写作疗愈,大家还需要理解写作疗愈的原理。在“写作疗愈”四个字中,“写作”是方法,“疗愈”是结果,一个人通过写作改变认知,通过认知改变行动,通过行动改变结果,最终让自己变得好起来。这样看来,写作是触发点,是引起后面的连锁变化的起点。

写作疗愈最忌讳说一套做一套:写作的时候分析得头头是道,一旦回到现实中,又开始走过去的老路。在这种情况下,写作并不是良药,反而变成了麻醉剂,只能让你暂时逃避困难和烦恼,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 森田疗法又叫禅疗法,由日本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教授森田正马创立。它提倡“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要求患者接纳自己的情绪,带着症状去生活。

相关图书

真希望妈妈这样和我说话
真希望妈妈这样和我说话
你的天赋价值千万
你的天赋价值千万
如何拥抱一只刺猬:恋爱与婚姻中的人格识别、接纳与付出
如何拥抱一只刺猬:恋爱与婚姻中的人格识别、接纳与付出
考试心理学:心理素质与考场表现
考试心理学:心理素质与考场表现
掌控情绪 别让坏脾气毁了你一生
掌控情绪 别让坏脾气毁了你一生
内向优势:性格内向者的潜在竞争力
内向优势:性格内向者的潜在竞争力

相关文章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