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文化10法则

978-7-115-68242-0
作者: 刘付强应阔浩
译者:
编辑: 秦健
分类: 其他

图书目录:

第 一部分 认识工程师文化

第 1章 工程师文化2

1.1 什么是文化3

1.1.1 文化的起源与历史3

1.1.2 文化的定义3

1.2 什么是工程师4

1.2.1 工程师名字的由来5

1.2.2 工程师的分类6

1.2.3 工程师与常见岗位的区别8

1.2.4 工程师的特点11

1.2.5 工程师的职能与价值12

1.3 什么是工程师文化14

1.3.1 工程师文化的内涵与外延14

1.3.2 企业在工程师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6

1.4 本章小结18

第 2章 工程师文化建设的双轮驱动模型·20

2.1 工程师文化的起点:摆正企业与个人的关系·20

2.2 组织飞轮23

2.3 个人飞轮26

2.4 本章小结28

第二部分 组织飞轮——工程师文化的牵引力

第3章 设立技术委员会·30

3.1 组织重构呼唤技术委员会30

3.1.1 企业再造:技术赋能与思维破局31

3.1.2 面向未来的组织战略:技术×商业32

3.1.3 技术战略落地保障—技术委员会·34

3.2 技术委员会的主要职责35

3.2.1 建标尺:制定技术战略36

3.2.2 定机制:优化开发流程38

3.2.3 解难事:攻坚重大技术难题39

3.2.4 树文化:打造工程师文化驱动的组织·40

3.3 如何设立技术委员会40

3.3.1 技术委员会的定位与职责41

3.3.2 技术委员会的组织架构设计42

3.3.3 技术委员会的成员选拔与构成44

3.3.4 技术委员会的运作流程与沟通机制·45

3.4 本章小结46

第4章 重新定义团队,刷新组织能力·48

4.1 打造企业的“梦之队”49

4.1.1 对标未来:远见驱动的发展策略49

4.1.2 洞察关键:挖掘技术型企业的核心角色50

4.1.3 共创双赢:建立企业与员工的价值共同体51

4.1.4 文化塑造:工程师文化的引入与建设·52

4.2 构建企业发展所需的组织能力53

4.2.1 定标:锚定战略目标所需的组织能力·53

4.2.2 对标:校准战略目标与团队能力55

4.2.3 达标:围绕战略目标实现组织能力提升56

4.2.4 学习地图:重塑组织能力的导航系统·59

4.3 从定标到达标:战略解码到能力落地60

4.3.1 定标组织需要的高潜力人才60

4.3.2 构建实时对标体系:岗位序列与晋升机制61

4.3.3 “知行合一”的高效达标体系63

4.3.4 激发管理者潜能的“三板斧”64

4.4 本章小结66

第5章 创新生态系统68

5.1 塑造创新文化·69

5.1.1 构建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69

5.1.2 激发员工的极客精神·72

5.1.3 打造组织领导力74

5.1.4 拓宽全球视野76

5.2 构建系统化的创新机制77

5.2.1 激发创新活力的赛马机制78

5.2.2 投资基金孵化:用资金与资源赋能内部创新79

5.2.3 整合外部创新资源和开源力量80

5.2.4 创新机制的三大特征·82

5.3 激发团队创新活力:Google设计冲刺创新实践83

5.3.1 第 1天,深入理解,研究问题84

5.3.2 第 2天,发散思考,探索方案85

5.3.3 第3天,集体决策,聚焦方向86

5.3.4 第4天,快速开发,构建原型87

5.3.5 第5天,用户测试,总结复盘88

5.4 本章小结88

第6章 从技术管理到创业领导力89

6.1 技术型企业转型:从管理到经营的跨越89

6.1.1 技术管理的三阶段演进路径89

6.1.2 跨越“死亡之谷”:技术成果与商品的鸿沟91

6.2 创业领导力的构建95

6.2.1 从技术投入到技术管理95

6.2.2 从技术管理到技术创新管理97

6.2.3 从技术创新管理到技术经营管理98

6.3 实践策略:如何跨越“死亡之谷”·99

6.3.1 技术雷达图:动态技术选型与趋势洞察99

6.3.2 技术发展路线图:技术创新管理的“北极星”100

6.3.3 案例:华为从技术研发到全球化经营的领导力转型101

6.4 领导力陷阱与应对102

6.4.1 领导力陷阱103

6.4.2 持续推动创新的创业领导力104

6.5 本章小结105

第7章 工程效能导向106

7.1 工程效能的定义与价值·107

7.1.1 什么是工程效能·107

7.1.2 工程效能的价值·108

7.2 影响工程效能的关键因素109

7.2.1 灵活的组织架构·109

7.2.2 敏捷的开发流程·111

7.2.3 合适的工具和技术栈112

7.2.4 效能导向的组织文化113

7.3 提升工程效能的有效实践114

7.3.1 变模式:从项目导向转向产品导向,从关注资源效率转向关注 流动效率114

7.3.2 定目标:运用OKR117

7.3.3 改流程:Scrum框架·121

7.3.4 建系统:DevOps平台124

7.3.5 做度量:建立效能度量体系125

7.4 本章小结128

第三部分 个人飞轮——工程师文化的驱动力

第8章 责任感与担当131

8.1 工作中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131

8.1.1 开发规范与原则·132

8.1.2 系统的正义137

8.1.3 算法的道德140

8.2 培养工程师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142

8.2.1 加强工程师的职业素养与道德教育142

8.2.2 强化主人翁意识·144

8.2.3 树立个人使命与价值观146

8.3 案例:去哪儿网的Code Review大赛·147

8.4 本章小结150

第9章 卓越个体152

9.1 软件工程生产力的三大要素152

9.2 提升个人硬技能155

9.2.1 纵向专精155

9.2.2 横向拓宽157

9.2.3 如何提升158

9.3 善用工具160

9.3.1 精通工具160

9.3.2 改进工具162

9.3.3 平台化163

9.3.4 自动化165

9.4 本章小结166

第 10章 求真务实167

10.1 何谓“求真务实”167

10.2 如何做到“求真”168

10.2.1 本质思维:挖掘真问题与寻找根本解169

10.2.2 数据思维173

10.2.3 试验思维177

10.3 案例:自如的架构治理179

10.3.1 历史债务的解决179

10.3.2 技术标准化181

10.3.3 架构加固183

10.4 本章小结·185

第 11章 改进与创新186

11.1 工匠精神·186

11.1.1 热爱187

11.1.2 精进188

11.1.3 专注190

11.1.4 IT工程师的工匠精神190

11.2 创新思维·192

11.2.1 好奇心192

11.2.2 挑战现状·193

11.2.3 长期视角·194

11.2.4 不同凡想·196

11.3 创新行动·197

11.4 本章小结·198

第 12章 协作协同:构建高效工程师文化的基石199

12.1 协作协同的基本法则200

12.1.1 协作协同的重要意义200

12.1.2 协作协同的四大法则202

12.2 个体如何做好协同203

12.2.1 愿不愿:在思想上同频203

12.2.2 能不能:将协同付诸行动209

12.2.3 允许不允许:用机制保驾护航211

12.3 案例:飞书的异步高效协同213

12.4 本章小结·215

第四部分 工程师精神

第 13章 借假修真:工程师精神的真谛与传承218

13.1 工程师的“假”与“真”219

13.1.1 工程师文化之“假”219

13.1.2 工程师文化之“真”221

13.2 工程师文化宣言223

13.2.1 工程师文化宣言1.0223

13.2.2 工程师文化宣言2.0224

13.3 工程师文化的未来展望226

13.3.1 工程师精神的时代价值226

13.3.2 工程师文化的发展趋势227

13.4 本章小结·227

附录A 技术委员会章程模板229

附录B 产品经理与架构师的工作要求232

附录C 研发效能度量236

跋238

详情

本书深入探讨工程师文化的构建及其对技术驱动型组织的核心价值。本书基于“组织飞轮”与“个人飞轮”双轮驱动模型,系统阐述如何通过设立技术委员会、重新定义团队、创新生态系统、提升工程效能与培育创业领导力,打造以工程师为核心牵引力的组织文化;同时聚焦工程师个体成长,强调责任感与担当、卓越个体、求真务实、改进与创新、协作协同等关键品质,并结合华为、自如、去哪儿网等企业的实践案例,提供可落地的管理机制与工具模板。 本书面向科技企业高管、技术负责人、研发管理者及人力资源专业人士,为组织转型升级提供战略框架与实施路径;同时也适用于广大工程师群体,助力其提升职业素养、理解技术与商业融合逻辑,在个人成长中践行工程师精神,实现从技术执行者到价值创造者的跃迁。

图书摘要

相关图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基于x86-64架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基于x86-64架构)
计算流体力学大串讲轻松解锁CFD     从公式到代码的奇妙之旅
计算流体力学大串讲轻松解锁CFD 从公式到代码的奇妙之旅
Joy RL:强化学习实践教程
Joy RL:强化学习实践教程
内网攻防实战图谱:从红队视角构建安全对抗体系
内网攻防实战图谱:从红队视角构建安全对抗体系
肥胖密码:少吃多动,为何还不瘦
肥胖密码:少吃多动,为何还不瘦
AI Agent 开发实战:MCP+A2A+LangGraph 驱动的智能体全流程开发
AI Agent 开发实战:MCP+A2A+LangGraph 驱动的智能体全流程开发

相关文章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