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亚马孙:雨林探险的日日夜夜

978-7-115-51469-1
作者: 陶宝祥 张瑞田
译者:
编辑: 王朝辉

图书目录:

详情

亚马孙热带雨林位于亚马孙河流域,它占据了世界雨林面积的一半,也是全球物种最多的热带雨林。2004年作者跟随“中国亚马孙科学考察队”来到这里,以一颗细腻、敏感的心,一支温润、流畅的笔,叙述了中国科考队亚马孙科考经历,记录探险考察中的酸甜苦辣,展现了考察期间的奇闻异事及考察地区的风土人情、地理风貌。全书配有约150幅珍贵的彩图,图文并茂再现了当年科考实况,是一本集科普、人文、历史为一体的科考散文

图书摘要

自然科学考察丛书

天堂亚马孙:雨林探险的日日夜夜

陶宝祥 主编  张瑞田 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天堂亚马孙:雨林探险的日日夜夜/陶宝祥主编,张瑞田著.--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9

(自然科学考察丛书)

ISBN 978-7-115-51469-1

Ⅰ.①天… Ⅱ.①陶…②张… Ⅲ.①热带雨林一科学考察—南美洲—文集 Ⅳ.①N877-5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116247号

◆主编 陶宝祥

著 张瑞田

责任编辑 王朝辉

责任印制 陈犇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

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

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

北京富诚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开本:690×970 1/16

印张:13.5  2019年9月第1版

字数:175千字  2019年9月北京第1次印刷

定价:59.00元

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410 印装质量热线:(010)81055316

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147号

内容提要

亚马孙热带雨林位于亚马孙河流域,它占据了世界雨林面积的一半,涵盖了全球诸多物种,被誉为“世界之肺”。作者随“中国亚马孙科学探险考察队”来到遥远的巴西,以一颗细腻、敏感的心和一支温润、流畅的笔,叙述了走进巴西、走进亚马孙的经历,描写了感受到的南美文化、风俗和人情。令人惊奇的是,一个如此小的范围——船长、船员、探险队员、向导,以及一个独特的空间——热带雨林、亚马孙河、各种动植物,却给我们提供了如此震撼的视觉盛宴和生命欢歌。巴西有一片热土,巴西人热情奔放。在本书中,你将会对这一切有个全新的认识。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一次惊心动魄的科学探险活动,无论你是好奇还是敬佩科学家的精神,你都可以拿起本书细细品味,去探寻属于自己的宝藏。

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启动和实施了多项科技基础性研究工作,这些研究工作需要通过科学考察、调查等过程,对基础科学数据资料进行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以探求基本的科学规律。科技基础性工作长期采集和积累的科学数据与资料,为我国科技创新、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发挥了巨大的支撑作用。这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必要条件,也是整体科技水平提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经过十几年的野外科学考察,1994年中国科学家发现和论证了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1998年科考队首次徒步穿越了大峡谷,再次对大峡谷进行测量,进一步确定了其世界最大峡谷的地位。

2000年,在对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多年考察的基础上,中国科学家首次提出了保护中华水塔、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议。

2005年至今,中国科学家走出国门,与俄罗斯和蒙古的科学家共同考察了贝加尔湖地区、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及蒙古高原,取得了丰硕的科学考察成果,填补了中国在俄蒙高纬度地区长期缺乏数据资料的空白。这对中国同俄罗斯、蒙古等邻国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开展与周边国家的资源、生态环境、经贸及科技领域的跨境合作,维护东北亚国际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尤其是以科技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这套“自然科学考察丛书”涵盖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考察、北极地区科学考察、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科学考察、澜沧江-湄公河科学考察、亚马孙热带雨林科学考察、中蒙俄贝加尔湖科学考察、塔克拉玛干罗布泊科学考察。这些地区都是对当今世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人迹罕至、条件极其恶劣的特殊地区,也是世界自然资源考察的热门地区。参与此套丛书编写的作者既有科技工作者、新闻记者又有作家,这套丛书是他们亲临科学考察第一线的真实手记。各位作者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深刻体验记录了科学考察中的风风雨雨和酸甜苦辣。从这些手记中,我感受到了科学考察的艰辛和享受自然的乐趣,既被科学家可歌可泣的科学考察故事感染,也为他们生死与共的情谊感动。同时,这套丛书还能让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和青少年了解更多关于野外科学考察的基本知识和真实情况,是难得的科普佳作。

在新时代,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希望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和青少年能发扬科学考察精神,不断探索未知,亲近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

1 没有航标的河流

到亚马孙去

对探险家来讲,亚马孙是一个美丽的天堂。

但我感觉亚马孙是一个地狱,一个绿色的、充满了无穷活力的地狱。

亚马孙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分属巴西、秘鲁、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等8个国家,被称为“地球之肺”。世界上流量最大的亚马孙河极其众多的支流纵贯亚马孙热带雨林。亚马孙河全长6440千米,流域面积691.5万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22万立方米/秒,是密西西比河的10倍,是长江的7倍。河流的平均宽度为30千米,有名字的支流达1100条,其中长度超过1000千米的支流就有20多条。丰沛的水资源和独特的热带雨林气候,使其成为世界水生生物的基因库。这里已发现的植物物种达55000种之多,鱼类资源超过3000种。富饶的亚马孙、辽阔的亚马孙、神秘的亚马孙、可爱的亚马孙,它在地球的南部深深地吸引着全球人民。

2004年的夏天,由中国科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主办,以科学家、探险家、新闻记者和作家组成的中国亚马孙科学探险考察队一行14人,从北京出发,经过30小时的飞行,抵达巴西亚马孙州的首府马瑙斯,拉开了中国人首次探险亚马孙的序幕。

我是第二次来到亚马孙。在2001年我的南美洲之旅,我便在对亚马孙河与亚马孙热带雨林迷信般的朝拜中,一厢情愿地爱上了这个世界上最为独特的地方。记得在亚马孙黑水河与白水河的交汇处,我完成了在亚马孙河的处女游,然后走进一处原始、恐怖的热带雨林,此后,记忆里开始经常浮现世界上最为壮阔的一条大河,以及橡胶树、面包树、王莲、棕榈树、西番莲……今生今世,我的思念,我的追忆,将随着亚马孙河一同流淌。

2004年我有机会再度来到马瑙斯,在一个被树荫淹没的城市里,寻找自己旧日的足迹,渴望着这一次的远行,心中无数的波澜把我的快乐推向极致。科考队的队友们和我一样激动,在下榻的大自然酒店刚刚安顿好,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前往亚马孙河的河边,眺望河岸那边的热带雨林,猜想着探险经历会如何刺激与紧张。

马瑙斯是我们亚马孙探险科考的基地,我们以这个城市为出发点,向下游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白水河行驶500千米,沿途考察亚马孙植被类型的多样性、植物的结构特征与环境的对应关系。然后再返回马瑙斯,休整两天,再逆流而上,向黑水河内格罗河挺进500千米,继续我们相同的考察。这样,我们就能较全面地对亚马孙河河水呈碱性的白水河段与河水呈酸性的黑水河段的生物资源有一个正确的了解,以便为我们国家的热带雨林保护提供参考数据。

把亚马孙看成人类屈指可数的处女地并不过分,横跨南美洲40%面积的亚马孙原野,西面有高耸的安第斯山脉,北面和南面是较低的圭亚那地盾与巴西地盾,古老又年轻。1500年,西班牙探险家皮恩桑正在南美洲位于大西洋畔的“新世界”东岸探险,他驾驶一艘木船在波涛中颠簸,在大西洋的边缘发现了一条淡水带,绵延向远处延伸约200千米。探险家的职业敏感告诉他,顺着这条淡水带航行,会有震惊世界的发现。于是,皮恩桑调转船头,沿着淡水带向内陆驶去。几小时以后,木船进入星罗棋布的岛屿群中,开始在漫长的淡水流域中前进。理性而浪漫的皮恩桑在这天的日记里记下了自己的观感,他把眼前的景致称为“淡水的海”。深邃、浩瀚的水域让他激动不已,但又苦于无法测量,他只好继续航行。又过了几小时,在离大西洋的河口约320千米的地方,皮恩桑见到了一条宽约64千米的河流,他流泪了——为大河的壮观,为自己伟大的发现。后来的事实证明,皮恩桑进入的正是亚马孙河的主航道。他以可以穿越历史时空的眼光,视死如归的精神,义无反顾的勇气,揭开了世界地理的重要一页。人类追寻着他的足迹,在这里幻想了500年,寻找了500年,至今仍无法破译亚马孙热带雨林与河流的全部密码。

亚马孙河的入口:马瑙斯

在世界探险史中,马瑙斯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名词。这有一点像楼兰、尼雅,像珠穆朗玛峰、北极、南极……

1500年,皮恩桑发现了亚马孙河,此后,世界探险家纷至沓来,为殖民主义者张目者有之,做科学研究者有之,猎奇者有之。面对亚马孙丰富的自然资源,人们怀着不同的心态、不同的目的,开始在亚马孙演绎悲喜交加的故事。而这一切,马瑙斯是亲历者,是见证人。

与年轻的亚马孙相比,马瑙斯更显年轻,它的历史大约只有300年,是亚马孙橡胶业蓬勃发展的产物。曾几何时,探险家——原始意义上的殖民扩张主义者的鹰犬,嗅到了亚马孙橡胶的味道。乳白色的橡胶,是工业化的必需品,是19世纪世界经济的增长点,它如同甜美的乳汁,喂养了一个个勇敢的冒险者和掠夺者。又是这些勇敢的冒险者和掠夺者,在亚马孙河的中上游建立了这座诗意盎然的城市。

城市中心的亚马孙歌剧院就是有趣的证明。在歌剧院里,面对舞台的是22根圆柱,每一根圆柱上都悬挂着一个肖像。对这22个肖像的好奇,引发了我对整个亚马孙的好奇。我在追问中得知,这些是橡胶王的肖像,是掠夺资源的英雄,是这座城市曾经的主人。亚马孙歌剧院有110多年的历史,也就是说,马瑙斯在100多年前已经拥有了文明,橡胶王是马瑙斯文明的开创者,而橡胶的高额利润,使亚马孙河冲击出来的这块平原上崛起了这座新型的城市。

在世界著名探险家的日记里,马瑙斯的字样频繁出现,以白种人居多的探险家到亚马孙探险,第一站就是马瑙斯,他们在这里确定探险路线,补充给养,有的功成名就,成为政府、国王、商会、贵族们表彰的成功者;有的命丧黄泉,被时间残酷淹没。在我们到亚马孙之前,一位叫彼得·布雷克的新西兰探险家在亚马孙河离大西洋河口的不远处遇难,他成功地完成了在亚马孙河上的航行,天灾未能挡住他的探险之路,人祸却把一名勇敢者的遗憾永远留在了亚马孙河。此番进入亚马孙,我的另一个心愿就是想到彼得·布雷克去过的地方凭吊下这位不幸的探险家。如果说广袤的亚马孙是探险家的乐园,那么,马瑙斯就是乐园的入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起点。我们到亚马孙探险,马瑙斯是别无选择的地点,至于我们能够在迷宫般的亚马孙里发现什么,那是明天的事情,也需要运气来帮忙。

马瑙斯地处热带,天气炎热。一个世纪前橡胶王奠定了城市的发展基础,20世纪60年代政府又完善了马瑙斯的城市功能,并确立了马瑙斯旅游城市的地位。河岸码头,停泊着几十条大大小小的船只,船上载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他们站在船头,沐浴着亚马孙河湿润的风,所有的疲惫顷刻间被亚马孙河的景致融化。亚马孙歌剧院是马瑙斯的标志性建筑,晚上被灯光装点的歌剧院透出了圣洁的气息,街头乐队演奏着旋律简单却分外抒情的音乐,感染着路旁的听众。坐在歌剧院附近的酒吧里,可以看见歌剧院和街头乐队的表演,我们频频举杯,以这种轻松的方式表达着我们的心情。

其实,我们的心情并不轻松,每个人都知道,明天的漫长旅程不会一帆风顺。

“卡西迪亚”号:探险之船

在马瑙斯逗留了几天,造访了一个幅员辽阔的植物园,参观了马瑙斯自然博物馆,走过几条街道,我们对这个河边城市的历史、人文、资源有了基本的了解。接下来要去看船了,沿着亚马孙河探险,没有船是不行的。

乘车向城市的西边行驶,路两侧是高高的棕榈树,经常可以看见小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所有的探险队员都在车上,辎重安置在车后,我们在看船的同时,也要把探险必需的辎重提前装船。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了30分钟,到达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码头,码头上拥挤着20多条小船,河边有一个用船搭建的酒吧,几个皮肤黝黑的年轻人坐在临水的窗前,慵懒地喝着酒。最显眼的是离河边10余米的地方有一条大船,在这个似乎没有规则的小码头上颇有鹤立鸡群之感。船身为咖啡色,木结构,两层,有30米长5米高,船头的桅杆上一面红旗迎着亚马孙河的清风飘扬。显然,这是我们租借的船“卡西迪亚”号,它将伴随我们在亚马孙河上度过近一个月的时光,甚至会见证我们在亚马孙热带雨林里的重大发现。

一头白发的米盖尔船长站在船头向我们摆摆手,他慈祥的笑容被红色T恤衫映衬得更加温暖。米盖尔的个子不高,身体壮实,目光如炬,年龄已逾60岁,但他在船头上的那种神采,那份潇洒,分明属于年轻人。他是“卡西迪亚”号的主人,他将用自己丰富的经历,亲自带领我们走向亚马孙的深处,走向我们想去的地方。

水手们帮助我们将辎重搬到河边的小船上,然后离岸,靠近大船,再把一件件沉重的物品装上去。我们也是通过这种方式登船的,在米盖尔船长的带领下,参观了船舱、餐厅。船舱不足5平方米,两张小床一上一下。这样狭小的空间,仍设有一个卫生间。窗户仅有16开杂志大小,但不妨碍炽烈的阳光如水一样挤进来,使船舱明亮异常。餐厅设在甲板上,视角开阔,坐在这里可以观赏到无尽的风景。靠近船舱的地方有一个吧台,酒架上摆满了巴西产的甘蔗酒,一个个粗壮的酒瓶与四周的景致十分协调。尤久是一个黑人小伙子,他站在吧台的后面向我们微笑,并竖起一根大拇指。这个举动我们在巴西经常看到,它表示问候、夸奖、敬重的意思。尤久负责我们的生活,陪伴我们完成在亚马孙流域的全部工作。他是一个快乐、质朴的印第安后裔,他的故事以及他和我们的故事会在后面的章节里逐渐展开。“卡西迪亚”号在这个小码头上算是大船,但与真正的大船比,“卡西迪亚”号绝对是一艘小船。不过它适合我们,一支14人的科考队,有“卡西迪亚”号就足够了。

米盖尔船长领着我们一层层地参观,他的步履轻松、敏捷。与他交谈十分自如,他告诉我,天下的职业没有比船长更浪漫的了,为此他感到骄傲。我问为什么?他又说,船长的职业使他在一年的时间里,可以有半年的时间都在与大自然保持亲密接触。米盖尔说完这句话,向船头走去,望着他结实的背影,我愣了许久。后来我才知道,他是亚马孙流域的“活地图”,与世界许多著名探险家都有过接触。2001年,也就是我第一次到巴西的那一年,彼得·布雷克就租过他的船,令我惊讶的是,彼得·布雷克租用的也是这艘“卡西迪亚”号。对于探险家来讲,缺少当地的向导就等于盲人夜行。

有了米盖尔船长,有了“卡西迪亚”号,在亚马孙就不算盲人夜行了。

水有多深,河有多长

2004年8月5日的下午,舵手坎达把沉重的铁锚拉上船,鲁道夫把跳板拆下,米盖尔船长站在掌舵的休又松旁边,指挥着“卡西迪亚”号离开了简陋的小码头,向河心驶去。

一路上,汽笛声如青烟缭绕,在亚马孙河的上空回旋着,久久不肯散去。船头上,中国国旗舒展着身躯,十分清楚地表明,中国人在远离故乡的土地上,在人类引以为荣的亚马孙热带雨林,迈出了探险的第一步,走进了科学探索的迷宫。

甲板上,也是我们吃饭的地方,科考队的队长陶宝祥和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此次科学探险活动的首席科学家陈光伟正用望远镜向四周眺望。陶宝祥是著名探险活动家,陈光伟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考上中国科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并在国外取得了博士学位,曾在国际科学机构工作,研究方向是自然资源保护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刘鑫、张李彬、邹程,新华社、中央国际广播电台驻巴西的记者汪亚雄、李小玉,《北京科技报》的杨晨,《今晚报》的李贤、王津,他们在甲板上转来转去,等待着捕捉有可能出现的新闻。我们处在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新闻媒体越来越看重收视率,关注广大观众、听众、读者们关心的时事新闻、社会事件、奇闻趣事。这次他们不惜重金,随同科考队深入亚马孙拍摄、采访,也说明中国科学探险考察队的远征,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科学家以理性著称,站在船头上的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青年科学家聂品博士,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副园长、研究员、青年科学家曹敏博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青年科学家宛新荣博士,美国科学家、马瑙斯大学的访问学者克瑞斯博士,他们面对河边树种繁多的雨林,面对从河里一跃而起的河豚,似乎看到了自己即将收获的未来。

我和曹敏都来过马瑙斯,也是第二次笑望亚马孙河。在马瑙斯的大自然酒店,我们分在同一个房间,上船后又分在同一个船舱,是同龄人,话题自然多一些。曹敏是成就卓著的植物学家,与他朝夕相处,听他讲植物的故事,眼界大开。“一个物种可以拯救一个民族,也可以毁灭一个民族”,这是他对我说的令我震惊的一句话。曹敏诲人不倦地给我灌输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知识,他告诉我691.5万平方千米的亚马孙热带雨林是什么概念,它带给世界的影响又是什么?以往生态学家关心的问题,社会学家也开始关心。工业化把我们领到了现代化,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时,工业化对环境又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伤痕累累。亚马孙热带雨林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但由于它的广袤,人为的破坏没有改变亚马孙对整个地球的调节作用,尽管商人们虎视眈眈地看着亚马孙,但它仍是地球保持青春活力的重要动力。另外,我们研究亚马孙,探求亚马孙,其目的是以拿来主义的态度,借鉴巴西人保护热带雨林的经验,以保护我们的热带雨林。

我们有多少热带雨林?我想知道这个数据,当曹敏说出来的时候,着实让我吃惊——云南省与海南省的热带雨林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千米。

691.5万平方千米与10万平方千米,相差悬殊。我感叹这种悬殊,也认可这种悬殊,国与国之间的资源不平衡,与文明无法平衡一样,是客观存在的,这好比我们有5000年的文明,他们仅有500年的历史一样。

白水河、黑水河

“卡西迪亚”号没有驶入亚马孙河的主航道,船头时而向东,时而向北,寻找着前进的方向。后来我才知道,“卡西迪亚”号在马瑙斯港湾周旋,是米盖尔船长的精心安排,他是想让我们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观赏他的故乡马瑙斯,因此,第一天的航行,“卡西迪亚”号始终围绕着这座河边名城前行。

从河上看马瑙斯的确赏心悦目,首先是那个绿色的穹顶,从歌剧院的房顶上耸立起来,直入云霄。马瑙斯高大的建筑寥寥无几,亚马孙歌剧院艺术化的建筑风格彰显了它的不同凡响,因此,站在船头远远眺望,即使听不到音乐的声音,仍能感受到旋律的起伏,细细体味,的确有一种非同寻常的审美享受。在船上还能看见只有一个钟楼的教堂。在天主教国家里,教堂林立,甚至让人熟视无睹。而这座教堂不同,有点像仅存一只翅膀的大鸟。我曾近距离参观过这座教堂,也觉得奇怪,就想知道教堂的另一个钟楼去向何方。原来,100多年前的马瑙斯在拥有无限资源的同时,极度缺乏能工巧匠,没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可以建造一座美丽的教堂。因此,在马瑙斯建造教堂的建筑材料需要在欧洲加工。船无疑是18世纪最廉价的运输工具,它把亚马孙的橡胶、木材运到遥远的地方,再从遥远的地方把石料、钢铁和加工成型的彩色窗户、灰色钟楼运到马瑙斯。有意思的是,运载这座教堂建筑材料的船,在亚马孙河上遇到了风浪,被雨水冲击,被狂风吹打,船开始摇摆,把一个钟甩进了滔滔的河水里。那一天的天气给待建的教堂留下了遗憾,又给100多年后耸立在亚马孙河边上的这座宗教建筑增添了传奇的色彩。离教堂不远的地方,是我们住过的大自然酒店, 16层的现代建筑显得十分耀眼。马瑙斯的现代建筑不多,保持着相对质朴和自然的风貌。因此,在河上行驶的“卡西迪亚”号上看着马瑙斯,就等于看一幅法国印象画派的著名画家雷诺阿笔下的风景画。

有人在甲板上喊起来,人们开始争相拍照,我觉得奇怪,就离开了船头,穿过窄窄的走廊,想去看个究竟。陶队长指着河面说,我们到了白水河与黑水河的交汇处了。我扶着船边的栏杆,向下看去,泾渭分明的白水河与黑水河纠缠着,相互拥挤,谁也不肯妥协,在撕扯中拉出一条漫长而弯曲的线,景象壮观。这个场面我在第一次光顾亚马孙河时就已见到,并且,还在一个小河湾游过泳,第一次与亚马孙河的野性之水有了肌肤之亲。也是这一次的旅行,我明白了亚马孙河为什么会在马瑙斯形成这样的景观,白水河与黑水河又是从何而来。亚马孙河是由多条河流组成的,上游的一条支流内格罗河由于含有大量的腐殖质,河水呈酸性,黑色,人们习惯把它称为黑水河。其实黑水河并不黑,我曾在里面游过泳,透过游泳镜,所见到的河水是深棕色的,甚至可以看到突然从眼前游走的小鱼。我用茶杯盛过黑水河的水,看起来如同清水般透明。黑水河河水不含泥沙,它所流经的古老的圭亚那地盾被亿万年的雨水冲刷得十分干净,流经巴西西北部和委内瑞拉高地,再向南折入主河道。河水从经过的地方挟带使河水呈黑色的腐殖质,等到来到马瑙斯就会与亚马孙河(白水河)相遇。如同黑水河并不代表肮脏一样,白水河也不能代表素洁。白水河的河源在安第斯山脉,紧临太平洋。从安第斯山脉流下来的白水河叫乌卡亚利河,地理学家们一致认为乌卡亚利河是亚马孙河的主河源头。河两岸植被瘠薄,裸露的泥沙较多,被河水裹挟而下,使河水含有大量的碱性物质,河水泛白,民间就把这一河段称做白水河。黑水河与白水河从亚马孙河上游不同的方向汇聚到马瑙斯,两道河水并流而下,中间保持着一条清晰的分界线,绵延东去,在80千米以外,流量巨大的白水河逐渐把萎缩的黑水河吞没,从此,向大西洋奔去的亚马孙河就是一条含碱的白水河。

在马瑙斯才有机会看到如此特殊的景象,米盖尔船长尽管无数次从这里经过,他还是兴致勃勃地用他夹杂着葡萄牙语的英语,讲解着黑水河与白水河的知识。第一次看到黑水河与白水河交汇的记者们情绪激昂,他们把摄像机、照相机的镜头俯向河面,抓拍着眼前这个难得一见的画面。我靠着船尾的木栏杆,身边是悠闲飘动的巴西国旗(绿色的巴西国旗很像亚马孙流域的缩写),望一眼黑水河与白水河的分界线,觉得探险家们把马瑙斯作为进入亚马孙深处的第一站是明智的,这里是黑水河与白水河的相遇之处,甚至是亚马孙河真正开始的地方。

相关图书

花朵传奇:大航海时代的植物图谱
花朵传奇:大航海时代的植物图谱
又见芳华:我们眼中的中国植物
又见芳华:我们眼中的中国植物
奇趣海洋馆:狡猾的海洋猎手
奇趣海洋馆:狡猾的海洋猎手
奇趣海洋馆:机智的生存高手
奇趣海洋馆:机智的生存高手
树木简史
树木简史
手绘海洋动物(修订版)
手绘海洋动物(修订版)

相关文章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