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型思维导图全解析:思维方法+软件绘制+应用案例

978-7-115-51111-9
作者: 华天印象
译者:
编辑: 刘晓飞

图书目录:

详情

本书内容共分为3篇:第1~3章为“思维方法篇”,主要对思维导图的基础知识、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和评估方法进行解读;第4~6章为“软件绘制篇”,从软件制作思维导图的角度切入,重点对百度脑图、iMindMap和MindManage等3款思维导图绘制工具进行介绍;第7~11章为“应用案例篇”,有针对性地从生活、学习、职场、社交、管控等5个方面介入,在详细解读案例的同时,将相关经验传达给广大读者。

图书摘要

实用型思维导图全解析:思维方法+软件绘制+应用案例

华天印象 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实用型思维导图全解析:思维方法+软件绘制+应用案例/华天印象编著.--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8

ISBN 978-7-115-51111-9

Ⅰ.①实… Ⅱ.①华… Ⅲ.①思维方法 Ⅳ.①B80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090695号

◆编著 华天印象

责任编辑 刘晓飞

责任印制 马振武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

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

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

北京市艺辉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开本:700×1000 1/16

印张:12

字数:256千字  2019年8月第1版

印数:1—2500册  2019年8月北京第1次印刷

定价:39.00元

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410 印装质量热线:(010)81055316

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147号

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共分为3篇:第1~3章为“思维方法篇”,主要对思维导图的基础知识、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和评估方法进行介绍;第4~6章为“软件绘制篇”,从软件制作思维导图的角度切入,重点对百度脑图、iMindmap和MindManager这3款思维导图绘制工具进行介绍;第7~11章为“应用案例篇”,有针对性地从生活、学习、职场、社交、管控5个方面切入,在详细解读案例的同时,将相关经验传达给广大读者。

本书适合对思维导图感兴趣,特别是想掌握思维导图的人学习。同时,本书也适合在校学生和职场人士阅读,作为思维能力培养和企业培训的参考书。

前言

Preface

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的看法会因为其境界的不同而呈现出一些差异。对于思维导图,显然也是如此。

没有接触过思维导图的人,看到“思维导图”这几个字可能会觉得有些莫名其妙,这主要是因为“思维”是抽象的、难以把握的东西,而“图”则是具体的、可以把握的。两者从表面上来看具有完全不同的属性,但是,可以将两者融合,并在其中加一个“导”字。“导”字的常见意义为“指导”“引领”,说明这种图能够对人的思维起到指导、引领的作用。

对于已经接触过思维导图的人来说,他们知道思维导图能够对思维起到指导、引领的作用;但是,要绘制出自己需要的思维导图,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确实,思维导图是一种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的工具,它也在不断发展中。但凡对思维导图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东尼·博赞发明思维导图的最初目的在于提高个人的学习效率,帮自己找到更高效的思维模式。

因为当时并没有所谓的思维导图绘制软件,所以,思维导图只能由手绘得来。而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市面上已经涌现出多种思维导图绘制工具,本书中重点介绍了百度脑图、iMindMap和MindManager。

另外,因为东尼·博赞最初主要是用思维导图来记笔记,所以,思维导图的绘制大多只是提炼出关键信息,并通过关键词和相关图形的呈现,让人产生联想,从而达到快速记忆的目的。

经过多年的发展,思维导图也逐渐开始变得有章法,并且其使用范围已经不仅仅限于做笔记。本书就总结出16种思维导图绘制法,对思维导图的绘制进行了相对全面的介绍。

而且,更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用5章的篇幅对思维导图在生活、学习、职场、社交和管控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全盘解读,这也是本书之所以命名为“思维导图全解析”的重要原因。下面笔者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本书内容结构进行简要的呈现,帮助大家更加清晰地把握本书的内容。

本书中关于思维导图的内容可以说是比较全面的,但这毕竟只是笔者个人经验的总结,每个人面对的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想真正地玩转思维导图,还得在学习本书的基础上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如此才能获得更大的收获。

本书由华天印象编著,参与编写的人员有高彪、胡杨、苏高等人,在此对他们表示感谢。由于笔者知识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第1章 基础入门:从零开始学思维导图

学前提示

人往往更容易接受自己可以理解的内容,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发表时,许多人就曾因为无法理解而对其嗤之以鼻。

对于多数刚接触思维导图这个概念的人来说,思维导图是神秘的;但是在了解了其基本内容之后,他们会觉得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考工具,并会有意识地将它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本章要点

思维导图是什么

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

思维导图的阅读方法

思维导图的使用群体

1.1 思维导图是什么

初次涉及思维导图领域时,笔者有点难以理解思维导图这个概念。思维属于一种意识,很多情况下是不可描述的,而图则是对具体内容的呈现。既然思维难以描述,那它又怎么可能用图来呈现呢?然而,事实却狠狠地给了我一巴掌:思维导图不仅对思维进行了展示,而且其展示的效果还要远远好于预期。

诚然,对于刚进入这个领域的人来说,思维导图是神秘的,甚至是难以理解的。但是,随着认知的加深,它不仅会逐渐被学习者接受,更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诸多便利,这就是思维导图的神奇之处。

1.1.1 初识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也有人称之为“心智图”,即通过发散性思维厘清思路,以期找到其中的关键因素,并提高做事效率的一种图形工具。

思维导图的概念主要包括3个关键词,即“思维”“效率”“工具”。可以说,思维导图虽然只是一个工具,但是它却可以用思维厘清思路,而且在按照思路执行的情况下,还可以大大提高使用者的办事效率。这也正是学习思维导图的意义所在。

1.1.2 思维导图的诞生

我们之所以能够使用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工具,得益于其发明人东尼·博赞在这条路上的不懈探索。

和许多普通学生一样,学生时代的东尼·博赞常常无法有效吸收老师教授的内容,而他的成绩也不理想,甚至还呈现出越来越差的趋势。好在东尼·博赞并没有就此沉沦,而是开始寻找解决的方法。具体来说,东尼·博赞对思维导图的探索过程如图1-1所示。

1.1.3 思维导图的两大类别

根据侧重点的不同,思维导图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别,具体如下。

1.实用型思维导图

实用型思维导图更加注重它在实际运用时指导作用的发挥。这种思维导图的优势在于内容一目了然,绘制较为快速,且往往有较强的逻辑性。当然,它也有一个明显的劣势,那就是图像多以文字为主,看上去较为单调,因此,对于读图者的吸引力相对较弱。

2.艺术流思维导图

艺术流思维导图即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注重图像的外观靓丽,力求图像足够吸引眼球。这种思维导图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给读图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与此同时,这种思维导图也存在一些劣势,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绘制、修改不便、可能因为过分重视外观而忽略了内在的逻辑关系等。

小提醒

思维导图的两种类别与文理科之间存在着一些相似之处。艺术流思维导图就像是文科,它注重的是审美性;而实用型思维导图则与理科有共通点,它们都侧重于实用性。

正如无法判断文科理科孰优孰劣一样,艺术流思维导图和实用型思维导图也不存在高低之说。兼顾审美和实用,自然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但是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绘制者就需要根据思维导图的绘制目的在两种思维导图中选择相对适用的一种。

1.1.4 思维导图的四大特性

思维导图的发展与其特性有着很大的关系。东尼·博赞认为思维导图主要有4个特性,具体如下。

1.内容聚焦

思维导图的聚焦性主要是指其具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并且这个主题通常位于整个思维导图的中心位置。除此之外,思维导图的聚焦性还体现在读图者可以从图中直接看出绘制者的基本意图。

2.思维发散

从思维导图的结构来看,它是一级一级往下划分、从中间向四周辐射的。但是一幅成功的思维导图并不会因为层级较多而显得凌乱,相反,当读图者按照正确的顺序读图时,可以明显感受到绘制者的条理性。

3.逻辑性强

思维导图并不是随意画就的,一幅合格的思维导图必须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图中各层级的关系具有内在的联系;其次,图中的连线是绘制者思路的体现,其中蕴含了绘制者的绘图逻辑。

4.美观大方

思维导图并非仅仅是一些关键词的简单连线,许多思维导图中都会适当添加图形、颜色和代码等内容,以增加其审美性。

仅仅是思维导图的4个特性,笔者便写了大半页的内容,这还是尽量精简之后的结果。即便如此,估计大部分读者也难以在短期内记住和消化这些内容。如果这4个特性用思维导图来表达,就会显得非常简洁,并且更容易被记住。图1-2为思维导图的特性在思维导图中的表达。

1.1.5 思维导图的优势体现

为什么要做思维导图?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个人的回答是思维导图拥有众多优势。总的来说,思维导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具体如下。

1.主题内容明确

与线性笔记等常见的记录方式不同,每幅思维导图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主题,并且其在整个思维导图中通常都是十分醒目的,这便让思维导图的主体内容变得非常明确了。

这与中心主题在思维导图中的地位不无关系,因为中心主题是思维导图的内核所在,如果将思维导图比喻成一篇文章,那么,中心主题就是文章的标题,它可能不是思维导图中最出彩的地方,但一定是首先抓住读图者视线的内容之一。

2.内容清晰呈现

思维导图中最主要的内容是关键字和连线,无论何种思维导图,关键字和连线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虽然当内容较多时,思维导图看上去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和连线,但是读图者却能从中快速找到主分支和次分支,而且在按照先“主”后“次”的顺序进行阅读时,读图者还能明显感觉出绘图者的条理。也就是说,即便所包含的内容很多,思维导图也能清晰地呈现。

3.逻辑关系明确

虽然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但是其各层级之间具有明显的逻辑关系。当两个内容为并列关系时,其在思维导图中将以同级节点的形式呈现;当两个内容为包含关系时,它们很可能以父节点和子节点的方式出现;而当两个内容虽有联系,但并非并列或包含关系时,思维导图中则会用连线表示它们的关系。

因此,无论两个内容为何种关系,思维导图中都有具体的表现形式。正是因为如此,读图者能够通过其在思维导图中的位置,快速看清其所处的层级。

4.全面把握内容

线性笔记基本上是以纯文字的形式呈现的,而作为线性笔记升级版的思维导图,除了对关键字进行提炼之外,还会适当地添加连线和图形等。所以,思维导图包含的信息量通常要多于线性笔记。有一些优秀的思维导图甚至可以通过某些图形或关键词的引导,给读图者提供联想的契机。

因此,相比于线性笔记,思维导图在对中心主题相关内容的把握上通常更为全面。特别是当出现难以直接用文字描述的情况时,思维导图可以通过图形等形式凸显其表达优势,进而更完整地呈现所要表达的内容。

5.表现形式多样

思维导图的丰富形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从组成上来看,思维导图中通常包含文字、图形、代码等,并且其多注重图中颜色的搭配,这一点在以审美性著称的艺术流思维导图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其次,思维导图的制作模板众多,绘制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因此,即便是相同的中心主题,也可能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1.1.6 思维导图的绘制规则

虽然每个人在绘制思维导图时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个人风格,但是为了保证思维导图的质量,绘图者在绘制思维导图时需要掌握一定的绘图规则。东尼·博赞认为思维导图的绘制主要有7条规则,具体如下。

规则1:中心位置画起,保证留白。

规则2:选取可以表达主题的图像。

规则3:绘制过程中注重色彩搭配。

规则4:在连接时一定要使用曲线。

规则5:内容尽可能地以图像呈现。

规则6:从主题开始依次连接各分支。

规则7:在每条连接线上写下关键词。

从这7条规则不难看出,东尼·博赞在绘制思维导图时,也非常重视图的美观性。如果读者认真阅读了1.1.3中的内容,就不难发现,东尼·博赞绘制的思维导图实际上更偏重于艺术流思维导图的类型。

小提醒

思维导图的绘制规则是使用者根据其使用情况总结出来的,所以,无论是谁的绘图规则都会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个人风格。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世界上不存在适合所有使用者需求的绘图规则,即便是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绘制规则也不例外。因此,使用者在多参考高手们的绘制规则时,必须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而不宜一味地生搬硬套。

1.1.7 思维导图是一种沟通工具

说到沟通工具,我们更多地会想到语言。确实,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与人当面沟通过程中,语言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工具。其实,除了语言之外,还有很多辅助性的沟通工具,比如微信、QQ等社交工具,又比如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沟通属性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具体如下。

1.思维导图是清晰表达的工具

虽然语言是人类用以表达自己的重要工具,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在某些时候,语言是难以完全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的。“难以言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另外,在某些时候,即便是用语言表达出来了,但是因为某个词汇可能对应着多种含义,这便导致了说的人是一种意思,听的人却理解成了另一种意思。而看似清晰的语言表达,也将因此变得不再清晰。

比如,当一位妻子询问其丈夫她穿某件衣服看起来怎么样时,他的丈夫可能觉得还挺不错的,于是说了一句“挺好的”。但是在妻子看来,丈夫这句“挺好的”像是脱口而出,而且也没有其他词语来补充,所以,这句话更像是丈夫在敷衍自己,而不是真心称赞。

与语言不同,在画思维导图时是有层级区分的,而这种层级间的联系能够将绘图者的态度表达出来,将读者带入某一情境中,这就避免了因为语言理解的不同而造成表达的不清晰。

比如,在上面这个案例中,如果丈夫用思维导图来回答妻子的话,至少会列出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妻子的问题,二是对这个问题的分析,三是得出的结果。这样一来,丈夫的结论便变得有理有据了,自然就不会让妻子觉得丈夫是在敷衍自己了。

2.思维导图是准确描述的工具

很多时候,语言表达能够传达的信息是比较有限的,在样一来,在某个人看来是非常清晰的东西,用语言却难以准确地进行描述,而听到这样的描述之后,与其沟通的人往往只能明白个大概。

与语言不同,思维导图的描述往往会更清晰一些。这主要是因为思维导图是选择某一事物的重要方面进行描述,而且图中都只是选择一些关键词。正是因为如此,读图者在看思维导图时,很快便能通过对重点信息的把握,在头脑中构建一个明确的整体模型。

比如,在用思维导图给他人画像时,绘图者可以从性别、相貌和性格等方面进行分析,如图1-3所示。这样读图者便可以从思维导图中准确地看到一个人的整体形象,而不只是“这是个帅气的男人或漂亮的女人”之类的模糊判断。

1.2 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

虽然思维导图有实用型和艺术流之分,但无论何种思维导图,其构成要素中都必然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这一节笔者将重点对这些构成要素进行具体的解读。

1.2.1 中心节点

中心节点,也称之为“中心图”“中心主题”。它是整幅导图的中心,是整幅图思维主题的明确、思维发散的起点、需要解决问题的核心、整理内容的重点。中心图通常位于整幅导图的中心位置或起始位置,在艺术流导图中多以图的方式出现,在实用型导图中多以词的方式出现。

虽然中心主题必须放在突出位置,但它也并非一定位于思维导图的正中间位置,图1-4所示为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而其中心主题则位于该图的左侧。

小提醒

中心主题在思维导图中的作用就好比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便是散文也应该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思维导图必须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主题,而其各节点的内容则应与中心主题具有一定的联系。当然,这个联系可以是直接的(如主节点可以是中心思想的组成部分),也可以是间接的(如根据关键词进行合理的联想)。

1.2.2 关键分支

关键分支,也称为“关键支”或“主分支”,它是指从中心主题直接延伸出来的分支,包括主节点以及其下属层级的所有内容。图1-5所示为思维导图基本结构局部图。

在该图中“一级分支1”这条关键分支就是由“一级分支1”“二级分支1-1”“二级分支1-2”“三级分支1-1-1”“三级分支1-1-2”“三级分支1-2-1”“三级分支1-2-2”共同构成的。

1.2.3 细节分支

细节分支也称之为“子分支”,与关键分支相对,它表示的是非中心主题直接延伸出来的分支。虽然子分支的内容要少于主分支,但它也是子节点与其下属层级内容的集合。在如图1-6所示的思维导图基本结构局部图中,“二级分支3-1”“三级分支3-1-1”“三级分支3-1-2”便组成了一条细节分支。

1.2.4 主节点

主节点,也可以称为“一级分支”。它是指由中心主题延伸出来的子主题。主节点在整个思维导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中心主题的分解,又是对下一级内容的总结。图1-7所示为思维导图基本结构的局部图,在该图中就出现了3个主节点,即“一级分支1”“一级分支2”“一级分支3”。

1.2.5 父子节点

父子节点是思维导图中描述层级关系的一个术语,它是指相连两个层级之间具有包含关系。在这两个层级中,包含内容较多的称为“父节点”,而内容较少的则称为“子节点”。

图1-8所示为思维导图基本结构的局部图,在该图中,“一级分支1”包括“二级分支1-1”的全部内容,因此,两者是父子节点的关系。其中,“一级分支1”是“二级分支1-1”的父节点,而“二级分支1-1”则是“一级分支1”的子节点。

1.2.6 连接线

与线性笔记(即通过将内容完整记录、分点将内容列出或以大纲的形式对关键字句进行记录,东尼·博赞称之为“线性笔记”)的纯文字记录方式不同,思维导图是以图形框架的形式对内容进行呈现的,而要构建起一个框架,就离不开用来连接各节点的连线。这些起连接作用的线在思维导图中就被称为“延长线”和“连线”。

在思维导图中,连线常用来表示相连两节点为父子节点、两者之间为包含关系。如图1-9所示,“中心主题”与“一级分支1”“一级分支2”“一级分支3”之间的连线表示的便是包含关系。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除了表示包含关系之外,思维导图中的连线还可以表示推导等非包含的关联关系。所以,读图者在读图时需根据连线所处的位置,具体把握其代表的含义,而不能不加思考地将所有连线都理解为包含关系。

1.2.7 关键词

思维导图之所以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就在于它可以通过内容的直观呈现,让读图者快速把握图中传达的信息,而在此过程中,关键词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只有提炼之后的关键词,才有可能让思维导图的直观性达到应有的效果。

虽然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都需要提炼,但是不同层级的提炼要求有所不同。通常来说,一幅思维导图中,一、二级分支表示的是某一事项的一个方面,为了让读图者全面把握该方面的内容,其关键词必须具有一定概括性。

而三级及以下层级的分支,表示的通常是较为具体的内容,因此,相比于一、二级分支的概括性,其更需要做的是将相关信息清楚地告知读图者,所以,它的关键词应该是具象性的实词。

1.2.8 样式

除了文字、连线、图形之外,布局样式也是影响思维导图呈现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将画思维导图比作建造一栋房子,那么,布局样式的选择就相当于是在规划建筑的图纸,建筑图纸直接决定了房子的形状。由此便不难看出布局样式的选择对思维导图的重要性。

思维导图最常见的布局样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放射状导图布局,另一种是右向导图布局。图1-10所示即为右向导图布局。

1.3 思维导图的阅读方法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当然,思维导图的阅读也不例外。那么,思维导图应该如何阅读呢?总的来说,思维导图的阅读主要有5个方法,这一节笔者将分别进行解读。

1.3.1 从中心节点读起

中心节点是整个思维导图的内核所在,只有了解了中心节点,才能更好地体会绘制者的绘图意图。因此,读图者需要从中心主题开始进行阅读,把对主题的把握放在第一位。

然而,部分人在读图时习惯于从中间看起,虽然大部分思维导图都是将中心主题放在中心位置,但是也会有一些例外。图1-11所示为一幅关于项目谈判的思维导图,而该图的中心主题,即“项目谈判”,就位于整个图的左侧。

此时,如果读图者仍旧从中间读起,那么,他首先看到的就是“对象”“目的”“准备”“注意事项”这些一级分支。而这些内容除了项目谈判之外,还广泛适用于旅游、活动规划和商务招待等。所以,读图者读了大部分内容之后,可能还不知道该思维导图的制作意图。更有甚者,当思维导图的内容较多时,部分读图者因为忘记了之前的内容,只得被迫“返工”,这样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1.3.2 按照顺时针方向

除了从中心主题开始阅读之外,读图者还需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阅读。通常情况下,思维导图的读图顺序为从右上方开始,按顺时针进行阅读。图1-12所示为某“白领”绘制的一幅一周工作计划思维导图,该图在绘制时便表明了读图顺序。

从图中不难看出,她这一周要工作六天,而我们都知道每周的时间顺序应该是从周一到周六。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读图者最有效的阅读方式就是从“周一”这一条分支开始,按顺时针进行阅读。

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读图顺序,有的喜欢从左至右,有的喜欢从上往下,这是个人习惯使然,本也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习惯而影响了阅读的效率。当思维导图带有明显的方向性时,读图者需要遵循其内在顺序,这既是对绘图者绘图思路的把握,也是保证阅读顺畅的一种有效方式。

小提醒

通常来说,右向导图的读图顺序是从上至下,而大部分放射状思维导图的默认读图顺序则为:从右上方45°的位置开始,顺时针进行。当思维导图中未对读图顺序进行引导时,读图者可以按照该默认顺序读图。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中的放射状思维导图都是根据该默认读图顺序绘制的。

1.3.3 在原图中加入想法

虽然作为一个读图者,了解绘图者在思维导图中要表达的信息是非常关键的。但是,思维导图始终只是对绘图者绘图思路的一种呈现,它的表达难免会带有绘图者的个人色彩。

而且,因为绘图者表达的侧重点不同、对主题的认识不足,有时原思维导图对于读图者的适用性相对较弱。此时,如果只是将读懂思维导图作为目标,就会显得有些不够了。所以,在阅读思维导图之后,读图者可能还要对原思维导图进行修订或补充,在原图的基础上加入自身的思考。

图1-13所示为分析肥胖原因的一幅思维导图,可以看到该图是从饮食、运动和心理这3方面进行解读的。

确实,这3个方面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原因,但是,每个人的情况又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人可能会认为随时开吃、睡前吃东西的不良行为也是导致自身肥胖的重要因素。此时,对于肥胖问题的分析便有可能会变成如图1-14所示的思维导图。这样一来,便相当于是在原图中加入了自身的想法。

1.3.4 先“父”后“子”

先“父”后“子”,即从关键到细节,是指在阅读思维导图时,应在把握整体框架之后,再对具体内容进行了解。

比如,前文提到的父子节点间其实具有两层关系。首先,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即“父”是建立在“子”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当“子”存在时,“父”才能称为“父”;其次,两者也是包含关系,父节点中包括子节点,而子节点则包含于父节点之中。

由父节点与子节点的关系不难看出,它们之间实际上是总分的关系。父节点是对一般情况的总结,而子节点则是对具体内容的呈现。因此,读图者在读图时通常是先读父节点再读子节点,从一般到具体,更好地理解某一分支的内容。

图1-15所示为某老师绘制的一幅关于教学环节的思维导图。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备课”包含两个子节点,即“干货”和“习题”。

如果读图者是直接从子节点“干货”和“习题”开始读,就会感到疑惑,这两者看似相关性不怎么强,怎么理解它们的并列关系呢?相反的,如果读图者是先读父节点“上课”,那么,这两个子节点就很容易理解了——它们都是老师备课内容的要点。

从上述内容不难看出,虽然是同一幅思维导图,但是不同的读图顺序却可能让读图者产生不同的感觉。这其实是人的思维在作怪,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时,只要放开自己的思绪,就有可能生出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但是要找到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内容中的共同点却往往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小提醒

先读“父”再读“子”与看思维导图时先看中心主题实际上是同一个道理。这种从一般到具体的阅读方式,可以让读图者沿着绘图者的绘图思路,更顺畅、更有效地进行阅读。

思维导图的阅读就好比是走迷宫,相比于读图者一条一条路慢慢地去探索,跟随迷宫的建造者——绘图者,自然能更快速地走出来。

1.3.5 理解连接线的含义

连线是思维导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何种思维导图,其中必定会有一些连线。连线既是对相连两方关系的建立,更是绘图者绘图思路的展示。每一条连线都代表着绘图者的一条思考路径,所以,读图者如果要跟随绘图者的思维阅读思维导图,就有必要了解每条思维导图连线代表的意义。

目前较为常见的思维导图结构为树状结构,在这类思维导图中,连线多代表相连两方的包含关系,对于这些连线的意义读图者通常能够马上看懂。但是,除了树状结构之外,思维导图还可能以其他形态呈现。图1-16所示为根据《西游记》人物性格绘制的一幅关于西游团队开公司的思维导图。

很显然,上面这幅思维导图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树状结构。这主要是因为图中除了表达包含关系的实线之外,还有8条虚线,这些虚线很明显不是表示包含关系。

比如,从“领导才能”“目标坚定”连接“管理人员”的这两条虚线来看,“领导才能”明显是不能包含“管理人员”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管理人员都具备领导才能。所以,此处的虚线应该表达的是一种推导,即唐僧具有领导才能,他适合担任团队的管理人员。

因此,读图者在阅读思维导图时,对于具体连线的含义必须根据其所在的位置进行具体理解,而不能想当然地把所有连线都理解为表示包含的关系,否则很有可能会曲解绘图者原本的意图。

1.4 思维导图的使用群体

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无论是个人,还是家庭、团队、学校和企业,都可以用思维导图来指导行动。本节笔者将对思维导图的主要使用人群和地点进行简单的介绍。

1.4.1 个人

大多数情况下,思维导图是由个人绘制完成,并为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指导的一种有效工具。它既可以让人更好地记忆某些事情,也可以为解决某一问题厘清思路,甚至还可能成为找到解决方案的一个契机。

比如,当某个人在某一天内要完成一些任务,又担心自己会忘记时,可以绘制如图1-17所示的思维导图,将任务填入具体位置。这样一来,绘图者便能够通过思维导图明确自身的目标。

1.4.2 家庭

家庭可视为一个小集体,相比于个人,它需要考虑的内容往往更加复杂。比如,同样是月收支情况,个人只需算出自身收支情况即可,而家庭则需综合所有家庭成员之后得出。

如果将所有家庭成员的收支情况用文字一一列出,会看得人眼花缭乱。但是,如果将家庭视为一个整体,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呈现,便可以一目了然。图1-18所示为某家庭的“家庭月收支情况”思维导图。

1.4.3 团队

团队是由数个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在团队中,思维导图的使用范围较为广泛,比如可以用来进行团队介绍。与个人介绍相比,一个团队需要展示的内容往往更加繁杂,但是只要合理地使用思维导图,同样可以将重要信息清晰、直观地进行呈现。图1-19所示为一幅关于“拆书帮”的思维导图。

如果我们用文字和图形来展示“拆书帮”这个团队,可能很难让人抓住重点,但是当把这些信息绘制成一幅思维导图,展示的内容便很直观了。

1.4.4 学校

学校也是思维导图较为常用的场景,老师们可以用思维导图呈现上课内容、制作备忘录等,而学生则可以用思维导图记课堂笔记、制订学习计划,前文中也列出了思维导图在学校的一些用途。

比如,在对某一历史人物进行分析时,可以用思维导图进行结构性的把握。以对苏轼的介绍为例,语文老师可以从出生、生平、政治和文学这4个方面对其分别进行说明,绘制如图1-20所示的思维导图。

1.4.5 企业

在思维导图的3亿使用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世界500强企业。相比于不加选择地执行落实,这些企业更侧重于通过培养员工的思维能力,让员工在执行之前就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其绘制过程就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这也是思维导图在企业中得到广泛运用的重要原因。

在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非常关键的一环。部分人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人员进行管理,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人力资源包括招聘管理、劳务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档案管理等内容,可以说,要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不是一件易事。

当然,不容易管理并不代表不能管理。虽然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是只要管理者能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分析和总结,便能将人力资源的相关内容管理得井井有条。

比如,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将人力资源管理分成“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养和开发”“绩效考核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务资源管理”6个部分,并将各部分的工作细化,绘制一幅思维导图,让管理变得更有条理,如图1-21所示。

第2章 绘图思维:导图绘制技巧大盘点

学前提示

绘图者要想快速、有效地绘制思维导图,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而思维方法的掌握又离不开正确思维习惯的培养。

在学习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除了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之外,绘图者还需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甚至在此过程中,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还超过了对方法的掌握。

本章要点

8种初级绘图思维方法

8种进阶绘图思维方法

3种需要养成的思维习惯

2.1 8种初级绘图思维方法

思维导图是对绘图者思考路径的呈现,一幅思维导图逻辑性的强弱与绘图者思路的清晰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只有在绘图者厘清了思路的前提下,其制作的思维导图才有可能具有清晰的逻辑。

而绘图者要厘清思路,更有效地绘制思维导图,又得益于掌握一定的方法。总的来说,常见的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主要有16种。这一节,笔者将以实例的形式,对8种初级绘图思维方法进行具体解读。

2.1.1 化繁为简法

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决定做一件事,并且确立了明确的目标。但是时间一长便无法坚持而中途放弃。这种情况的出现,既可能是因为目标太难达成,更可能是因为制定目标的人无法坚持下去。

无论是目标太大,还是不能坚持,说到底可能都是由未具化目标引起的。化繁为简法就是将看似难以达成的目标化分为一个个相对容易达成的小目标,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一种方法。

例如,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吉他的人来说,要在一个月内学会弹吉他绝非一件易事,甚至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如果将吉他的学习目标具化,事情似乎就要简单得多了。

对弹吉他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它是需要两手并用的,其中,右手拨弦,左手按和弦。据此,绘图者可以将吉他学习分为3个部分,即右手拨弦学习、左手和弦学习、双手合作演奏,并将每个部分的学习用时列出。此时,吉他学习这个目标就被分成了3个相对具体的部分,如图2-1所示。

将吉他学习分为3个部分,目标还是太大,绘图者还可以将各部分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细化。如右手拨弦学习部分又可以分为3个阶段(只是个人意见),即了解琴弦位置、依据谱子拨弦、不看谱子拨弦。

对此,绘图者可对右手拨弦3个阶段的学习时间进行合理配置,从而将右手拨弦这一部分细分为更加具体的3个阶段,如图2-2所示。

完成对右手拨弦学习分支的细化之后,可将另外两个主分支,即左手拨弦学习和双手合作弹奏略作细分,如有必要,甚至可以在各二级分支处加上一些表示顺序的图标。经过这一处理之后,吉他学习将呈现为如图2-3所示的思维导图。

在思维导图未绘制时,面对在一个月内学会吉他弹奏这个目标,许多人很可能会因为未对时间进行合理规划,再加上无法判断自身所处阶段是否符合进度等原因,难以在限定时间内达成目标。

但是,将目标细化为7个更容易达成的小目标(二级分支)之后,绘图者对自身的学习进度将拥有一个较为直观的把握,而当自身进度慢于规划时,心理上也会出现一个鞭策自己赶上规划的声音。在这种激励作用之下,看似难以完成的目标也就变得容易达成了。

2.1.2 目标开展法

目标开展就是将需要达成的目标作为思维开展的前提,并围绕该目标列出达成目标需要考虑的各种问题,其基本模版如图2-4所示。

根据目标开展法绘制的思维导图具有一个较为显著的优势,那就是可以较为全面地考虑到目标实现的基本面,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相对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当绘图者目标明确时,目标开展法通常会是一种较好的思维导图制作方法。

即便是同一件事,也可以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制作思维导图,而且因为所使用的思维方法侧重点的不同,其获得的效果也会存在一些差异。如前文在化繁为简法中提到的吉他学习,便可用目标开展法表示为如图2-5所示的思维导图。

与化繁为简法从目标的实现进程入手、将目标尽量具化不同,目标开展法更多的是从目标的基本面出发,寻找更具现实性的解决方案。因此,在该方法的指导下,绘图者通常可以找到更多达成目标的针对性举措。

例如,在图2-5所示的吉他学习思维导图中,笔者略作延伸便找出了4个可以更快速学习吉他的举措。这4个举措都颇具现实意义,只要读图者有心便可以做到。而且因为这些举措有较强的针对性,所以,只要长期坚持,就能让学习者在吉他学习过程中达成目标。

2.1.3 由果溯因法

由果溯因法,顾名思义,就是从结果推导出原因的一种思维导图制作方法。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结果已知而原因尚需推导的情况。

如某个职场新人月底时发现身上的钱不够用了,可以通过自我问答寻找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举例如下。

问:为什么钱不够用?

答:因为用的钱超过了预期。

问:为什么用的钱超过了预期?

答:因为钱不知道怎么就用完了,现在身上没什么钱了。

问:为什么钱会这么快用完?为什么现在身上没钱了?

答:因为没有做好计划,平时用钱有些大手大脚。

从上述问答可以看出,这个人钱不够用究根结底是因为没养成做计划的习惯,以及花钱大手大脚。而上述问答的内容则可以用图2-6所示的思维导图更加直观地进行呈现。

小提醒

在合适的情况下,用由果溯因法绘制的思维导图可达到好坏结果转化的效果。比如,当结果不好时,绘图者只要对原图略作调整,便可绘制一幅可以引导事物良性发展的思维导图。比如,图2-6便可转变为图2-7所示的思维导图。

2.1.4 关键摘取法

相信大部分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外界传达了大量信息,但是因为条件相对有限,不可能将所有信息完整无缺地进行记录。此时,记录者便可以运用关键摘取法,选择性地记录关键性的内容。以下为某位老板对秘书说的一段话:

“刘秘书,我明天有几件事要做,你帮我记一下,到时记得提醒我。明天上午先整理会议相关资料,然后就是参加董事视频会议。说到会议,下午还要参加公司月度总结大会。中午要和王总在××餐厅吃午餐。对了,明天是我和老婆的结婚纪念日,记得提醒我挑选礼物。晚上倒是没其他的事,和老婆庆祝结婚纪念日就好了!嗯,大概就这些了,你都记住了吗?”

从上面这段话可以看出,该老板“明天”需要做的事比较多,而且他说的这段话中有大量词句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所以,老板一段话说完,“刘秘书”可能很难完整记录所有信息,而且作为下属,又不能奢求老板会复述讲过的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记录者便可以运用关键摘取法,选择老板讲话中的关键词进行记录。如上面老板的那段讲话便可以记录为如下内容。

上午:整理会议相关资料,参加董事视频会议。

中午:与王总一起吃午餐。

下午:公司月度总结大会,挑选结婚纪念日礼物。

晚上:和老婆庆祝结婚纪念日。

当然,为了让整个规划看起来更为直观,记录者可以将记录的内容用图2-8所示的思维导图进行表达。

2.1.5 紧要先行法

紧要先行法就是将需要完成的任务按照紧要性进行排序,越紧要的任务排在越前面,并根据排序将各任务逐一完成的一种思维方法。当绘图者某一段时间内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时,便可以用这种思维方法指导工作。下面是某广告部经理对下属说的两段话:

“小刘,你上次的会议策划得不错。今天你的任务是为公司新产品选取合适的代言人,并制作初步的广告预算。在选代言人之前,你要先与广告公司进行接触,告诉他们我们的广告方案。嗯,代言人务必在今天下午确定,到时你记得和我说一下工作进度。广告预算你可以明天上班再交给我,但今天一定要完成。对了,晚上你和广告方负责人接触一下,可以请他吃个饭什么的。

“另外,我还有两件私事需要你帮忙。今天中午我要请销售部的王经理吃个午饭,麻烦你帮我选个餐厅吧!还有就是我儿子今天生日,你看看今天下午能不能帮我挑选一个生日礼物。”

这两段话的内容可以用关键摘取法表达如下。

上午:与广告公司接触,寻找合适的代言人,帮经理选午餐地点。

下午:确定代言人的人选,向经理反馈工作进度,帮经理挑选生日礼物。

晚上:与广告方进行接洽,制作初步广告预算。

任务确定之后,“小刘”便可以根据紧要先行法对各任务进行排序,并制作一幅思维导图。图2-9所示为笔者综合各任务完成时限和重要程度(先公事后私事),为“小刘”绘制的明日规划图。

2.1.6 学习借鉴法

学习能力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可以说,人类绝大部分的认知都来自后期的学习。而学习借鉴法就是在学习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寻找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一种思维方法。

在绘制思维导图时,绘图者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面对已有的素材,不知道怎么画才好。对此,绘图者可以通过上网查看他人绘制的相关思维导图,说不定能从中找到一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比如,如何用思维导图绘制一张课表?许多绘图者可能会觉得这个问题不好解决。在这种情况下,绘图者便可以在网上查找相关的思维导图。图2-10所示为一幅高一课表思维导图。

在看到这幅思维导图之后,绘图者便可以用与之相近的方式绘制课表。比如,图2-11所示的小学课表便是在借鉴该绘图思路之后绘制的一幅思维导图。

2.1.7 模板套用法

现在网络很发达,网上提供了大量思维导图的模板,绘图者只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相应模版上稍加调整便可以快速绘制一幅思维导图。图2-12所示为iMindMap中的一个思维导图模版。

如果绘图者正好有绘制日程安排思维导图的需求,便可以在图2-12所示的思维导图模板上加上具体信息,绘制一幅适合自己的思维导图。比如,当某个时间段的安排确定时,思维导图可以用如图2-13所示的形式进行呈现。

2.1.8 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是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在1992年创立的一种时间管理方法。该方法将计划时间分为工作时间(也称“番茄时间”)和休息时间两个部分,让使用者在此时间内做到劳逸结合,并以此提高工作的效率。

具体来说,番茄工作法中工作时间一般为25分钟,在该时间内,使用者需要集中注意力做计划中的工作,直到时间结束、铃声响起方可停下手头的工作略作休息,而每次休息的时间则为5分钟。

当然,随着工作总时长的增加,使用者可能会出现疲劳感,此时,如果仍以5分钟为休息时间便不太合适了。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需要适当增加休息的时间,从而保证工作的效率。

在使用番茄工作法时,使用者最好使用相应的软件。随着番茄工作法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目前,各手机应用商店中都出现了大量与番茄工作法相关的软件,且这些软件基本上都能达到番茄工作法的计时要求,使用者只需根据个人喜好下载一款软件即可。

通常情况下,番茄工作软件中都设有与番茄工作法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相对应的开始计时和休息计时两个界面。

运用番茄工作法绘制思维导图的常见方式是将某一段时间划分为具体的番茄工作周期,然后将需要完成的任务填入各个番茄时间内。如某白领上午的上班时间为8点到12点的4个小时,过了12点便进入午餐时间。根据这一情况,便可以绘制图2-14所示的上午规划思维导图模版。

完成如图2-14所示的半日规划模版后,绘图者只需将具体工作代入便可得到一幅具体的思维导图。如该白领上班的第一件事是看新闻,那么,第1个周期中“工作25分钟”处便可以用“看新闻25分钟”代替。

小提醒

虽然番茄工作法可以将使用者的时间细分为多个具体周期,从而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但是,当需要进行规划的时间较长时,如果还用这种方法绘制思维导图,就可能会因为思维导图的分支数量过多而给读图者带来压力。

2.2 8种进阶绘图思维方法

学会了初级绘图思维方法之后,对于一些简单的思维导图基本上可以独立完成了。接下来,绘图者需要做的就是学习一些进阶绘图思维方法,让自己的绘图水平更进一步。

2.2.1 归纳推理法

归纳推理法是一种通过对实例进行归纳之后,得出最终规律的思维方法。该方法常运用于数学领域。图2-15为一幅关于三角形外角和的思维导图,该图的绘制运用的便是归纳推理法。

因为归纳推理的规律是在总结实例中的共性之后得出的,所以,使用者在运用这种思维方法进行思考时,宜尽可能多地列出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并在此基础上寻找这些实例的交集。具体来说,使用者所列出的实例应在3个及3个以上,因为当实例过少时,各实例之间的共性很可能说明不了普遍的问题。

归纳推理法的实质是由具体实例推导出一般规律。根据实例的归纳程度,归纳推理可细分为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

其中,完全归纳因为所举的实例已经包括了所有的情况,所以得出的规律通常是正确的。图2-15所示便属于一种完全归纳。因为三角形只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这3种三角形,而且这3种三角形的外角和都是360°。所以,由这3个实例推出的规律“所有三角形的外角和都是360°”是正确的。

而不完全归纳,顾名思义,就是指所举的实例并不能代表所有情况。因为这种归纳更多的只是对实例的简单枚举,所以,这种归纳能说明的只是相对特殊的情况,不能从推理中得到正确的一般规律。

图2-16所示为一幅关于全球气温的思维导图,虽然该图列出了3个实例,但是它们并不能代表所有地区,而且我们都知道,像南北极以及部分高海拔地区的气温常年低于0℃。所以,该图中的结论明显是站不住脚的。

2.2.2 演绎推理法

与归纳推理的“从具体到一般”不同,演绎推理更多的是由一般推导出具体。演绎推理通常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这3部分构成。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形象地将演绎推理称为“三段论”。

演绎推理中3个部分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其中,大前提是对一般规律的呈现,小前提是对具体情况的展示,而结论则是根据大前提中的一般规律,对小前提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并得出结论。

演绎推理虽然构成简单,但是却能给人以有理有据的感觉。图2-17为一幅用演绎推理法绘制的思维导图。该图由“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而“锐角三角形属于三角形的一种”,得出“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虽然演绎推理的推导过程是有理有据的,但是仍不能保证其结论的正确性。原因就在于当大前提不正确时,其推导的依据便失去了参照性。图2-18为一幅关于人均年收入的思维导图。该图中将“全球人均年收入大于10万元”这个错误的观点作为大前提,而其得出的结论“A地人均年收入大于10万元”,显然也是不一定正确的。

归纳推理法和演绎推理法都有各自的优势,但也都存在一些明显不足。我们可以融合这两种推理法的特点,将归纳推理运用于演绎推理中大前提的确定上,得到一种归纳演绎法的模型,其基本结构如图2-19所示。

2.2.3 鱼骨分析法

鱼骨分析法,也称为“因果分析法”。鱼骨分析法可以说是从传统的由果溯因法发展而来的一种思维方法。从逻辑上看,该方法也是由结果推导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但是与传统由果溯因法不同,鱼骨分析法通常借助鱼骨图进行表达,其能够同时呈现的主分支数量相对较多。

鱼骨分析法的优势就是可以清晰地呈现因果关系。图2-20所示,是用鱼骨分析法绘制的一幅思维导图。读图者可以清晰地获知,在这幅图中结果为“考不到高分”,而这个结果是由4方面原因造成的,即课前未做预习、上课听讲不认真、课后未做复习和个人反思不够。

2.2.4 加减同行法

加减同行法,就是围绕一个问题同时做加法和减法,以求从两方面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图2-21所示,是某大学生用加减同行法绘制的一幅思维导图。

对于钱不够用这个问题,大学生们通常有两大解决方案,一个是开源,另一个是节流。具体来说,开源即增加可支配的金额,这实际上就是在做加法;而节流则是通过做减法控制支出。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从一个方向努力,在加减同行法的指导下,实行者不仅可以更全面地考虑问题,而且能大大缩短达成目标的时间。

比如,某大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是1000元,但是他想要买一个3000元左右的手机,所以,如果只是节流,那肯定是无法在短期内达成目标的,因为他不可能不吃不喝。但是,如果他能将这个月的开支进行控制,并通过做家教、打零工等方式挣钱,那这个买电脑的小目标自然也就不难达成了。

2.2.5 痛苦限制法

对于思想上认为难以达成的目标,人们大多会觉得在向目标努力的过程中时刻都是与痛苦结伴的。这种畏难情绪下的痛苦会让人不自觉地退缩,而许多人到最后时刻追赶目标时才发现原来要实现目标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其实,畏难退缩只是将痛苦的时间延长而已,它不仅不能对我们起到激励作用,反而可能让人因心理压力而日渐消沉。

比如某大学生4个月后面临毕业答辩,他必须在此期间完成文论的写作和修改。如果他绘制的是如图2-22所示的思维导图,那么,他很可能是在最后几天完成任务的,而他需要面对痛苦的时间就约等于4个月。

图2-22所示的论文完成计划看似十分合理,实则不然。比如,在该计划中,“内容写作”这一项的计划时间为30天,如果该大学生在前5天便基本完成任务,那么,在接下来的25天里,他肯定会觉得时间还有很多,可以慢慢来。这样一来,势必会因为拖延而造成大量时间的浪费。

因此,该大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时,不应给自己留下拖延的借口,相反还应该想方设法激励自己。比如“资料查找”这一项按目前的状态需要6天完成,那么,就可以将该任务的完成时间定为5天。这样一来,自己就必须更快速地完成任务,而拖延的时间自然也就减少了。

同理,该大学生可以适当地对其他各项任务的时间进行调整,大量缩短论文完成计划的总体时间,将原本需要120天的任务控制在60天内完成。调整之后的思维导图如图2-23所示。

2.2.6 5W2H分析法

5W2H是对7个英语单词的统称,即Who(谁)、Why(为什么)、What(是什么)、When (何时)、Where(何处)、How(怎么做)和How much(多少)。而5W2H分析法,就是指围绕某一事物的上述7个方面进行分析。

运用5W2H分析法绘制的思维导图,不仅能够较为全面地看待某一事物,更能对读图者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比如,在做产品销售分析时,便可以用5W2H分析法绘制如图2-24所示的思维导图。

5W2H分析法实际上就是围绕一个事物的7个方面提出一些问题,从而使读图者带着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一种思维方法。在图2-24中,围绕产品销售提出了15个问题,读图者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便可较为全面地掌握产品销售的相关信息。

2.2.7 MECE分析法

MECE是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缩写,其中文意义为“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具体来说,MECE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所列出的内容必须是没有重叠的,即内容具有独立性。其次,所列出的内容要包含所有情况,即内容具有完整性。MECE分析法就是综合内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进行思考的一种思维方法。

图2-25所示为一幅关于三角形的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乍看没什么问题,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都是三角形的一种。但是细想一下,便会觉得它很混乱。

首先,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是根据内角大小对三角形进行的分类,而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则是从边长角度对三角形进行的分类,所以,因为分类标准不同,图中各分支的内容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重叠。其次,图中的4种三角形也不能概括所有的三角形,所以,该思维导图的完整性也有所欠缺。

一幅思维导图之所以会让人觉得混乱,很可能就是所列内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有所欠缺。而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用MECE分析法进行调整。

比如,在图2-25所示的思维导图中,为了保持内容的独立性,可以去掉“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这两项内容。而去掉“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之后,就只剩下“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两项内容了,此时,考虑到内容的完整性,还需在图中加上“钝角三角形”这一内容。

执行上述操作之后,图2-25便被调整为图2-26所示的思维导图。而此时,它的内容也已经由最初的混乱蜕变为现在的“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2.2.8 SMART分析法

SMART由5个英语单词的首字母构成,它们分别是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度量的)、attainable(可实现的)、realistic(现实的)和time-based(有时限的)。SMART分析法就是指以上述5个要求为前提进行思考的一种思维方法。

SMART分析法常用于目标管理型思维导图的绘制,图2-27所示的产品销售思维导图的绘制,采用的便是SMART分析法。

在图2-27中,各二级分支的具体内容体现的是specific,“1个月以内”体现的是time-based,“1个月内是否卖出1万件”的“检验标准”是measurable的体现,“卖出1万件”体现的是attainable(假定该产品可达到此目标),而各种具有现实性的“促销举措”则是realistic的体现。

2.3 3种需要养成的思维习惯

要做好一件事,最好的方式就是养成与之相关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对自己的思想进行改造。绘图者想要快速绘制出有效的思维导图,就必须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总的来说,绘图者在绘制思维导图时需要养成3个正确的思维习惯,本节笔者将分别进行解读。

2.3.1 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从思维导图的绘制上来看,绘图者应该根据先“父”后“子”的顺序绘制思维导图,这也是绘图者厘清绘图思路的有效途径之一。其次,在执行思维导图的任务时,应遵循各任务的先后顺序。

对于各项内容没有严格先后顺序的思维导图,执行者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各任务的完成顺序自然无所谓;但是,如果思维导图中的各项内容有明显的先后顺序,就必须根据正确的顺序执行任务了。

图2-28所示为某大学生绘制的一幅关于毕业论文完成计划的思维导图,从该图不难看出,此毕业论文的完成是有明显的先后顺序的,执行者如果不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很可能导致被迫返工。

如果该大学生直接从“写作”开始,将“相关资料查找”作为第一步,那么,他很可能会因为未充分论证选题的可行性而在写作时花费大量时间调整论文的内容;更有甚者,可能会因为选题太大,存在无法完全说清楚等问题而在答辩时被老师要求更换选题,从头来过。

2.3.2 目标预演

目标预演就是指目标确定以后,适时将目标的实现步骤在头脑中进行预演。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方面可以起到提醒作用,预演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在提醒自己,这个目标还没有完成,需要更加努力才行。另一方面也能在预演过程中,增加执行者的熟练程度,帮助执行者找到更有效的达成目标的方式。

图2-29所示为某家庭主妇绘制的一日规划思维导图。经过目标预演后,她可以获得更为省时省力的方法。比如,如果她有一辆汽车,就可以将“买菜”“逛超市”“接孩子”这3件事连在一起,而不用做完1件事就回家。这样一来,她可以大量减少花在回家路上的时间,下午自然也就更轻松了。

2.3.3 自我复盘

很多东西都需要后天习得,对思维导图的学习也是如此。但是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仅仅学习相应的绘制方法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方法始终只是别人经验的总结,不一定就是最适合自己的方案。

因此,除了学习别人总结出来的方法之外,还需要结合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自我复盘,检验所用方法的适用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在进行总结和反省时,可从“总结”和“反省”这两个角度分别对执行情况进行思考,并通过提出相应问题的方式制作一幅思维导图,如图2-30所示。

相关图书

Python金融量化实战固定收益类产品分析
Python金融量化实战固定收益类产品分析
Python财务应用编程
Python财务应用编程
Word/Excel/PPT 2021办公应用从入门到精通
Word/Excel/PPT 2021办公应用从入门到精通
Word/Excel/PPT  AI办公从新手到高手
Word/Excel/PPT AI办公从新手到高手
精通Excel数据统计与分析
精通Excel数据统计与分析
走好学术路 科研萌新的自我修养
走好学术路 科研萌新的自我修养

相关文章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