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先驱布莱恩教授:追忆过往的美好时光也很有趣

异步社区官方博客

4月20日晚,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异步社区和CSDN联合主办的,UNIX传奇往事的启示——暨《UNIX传奇》新书发布会全球同步直播。

计算机先驱、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UNIX传奇:历史与回忆》作者布莱恩·W.克尼汉,《UNIX传奇:历史与回忆》译者、IT产品与运营专家韩磊,CSDN创始人兼董事长、极客帮创投创始合伙人蒋涛, HybridOS开源项目创始人、飞漫软件总经理魏永明,CSDN副总裁、前微软研发总监、技术畅销书《编程之美》及《构建之法》的作者邹欣,齐聚线上。

对语言或操作系统的专利权、中国技术专才的发展前途、UNIX带来的启发和反思、贝尔实验室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的管理模式与风格、当今中国IT企业的KPI模式、国有操作系统的未来等方面进行探讨,分享UNIX传奇往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UNIX传奇:历史与回忆》这本书与此次发布会活动,让大家对UNIX诞生的那段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为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的发展、为科技创新和企业管理激发新的活力。

(《UNIX传奇》点灯仪式,从左往右依次为飞漫软件总经理魏永明、CSDN副总裁邹欣、CSDN创始人兼董事长蒋涛、人民邮电出版社科技出版中心总经理刘涛、《UNIX传奇:历史与回忆》译者韩磊)



“追忆过往的美好时光也很有趣”

在发布会上,布莱恩教授还在大洋彼岸为我们带来《UNIX传奇》中文版的发布寄语。

布莱恩教授认为这本书也有助于了解这样一个重要的软件系统(UNIX)是如何诞生的。在UNIX的开发过程中有很多经验教训,比如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如何很好地合作,企业如何有效地管理富有创造力的人。

当今的计算机领域显然与UNIX早期的情况不同,但人其实都是一样的。并且他认为这些经验教训在今天也同样适用于任何国家——如果你拥有非常优秀的人才,如果你给予他们研究重要问题的自由,他们就有可能做出惊艳世人的东西。

(布莱恩·W.克尼汉暖心寄语)

追忆过往的美好时光也很有趣。”布莱恩教授希望中国的读者能够觉得这本书是有趣且有指导意义的,能从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最后,他对本书的发售致以诚挚的期待,预祝这本书的新书发布会圆满成功。



翻译一本书等于读一本、十本甚至二三十本其他的书

在发布会上,《UNIX传奇:历史与回忆》译者、IT产品与运营专家韩磊分享他翻译《UNIX传奇》这本书的心路历程,让我们知道了图书翻译是一段严肃认真而又妙趣横生的过程

(译者韩磊在发布会现场留影)

韩磊也在会上分享了他对IT翻译的理解:

一,你必须是有技术的背景的

翻译IT书有可能有的时候比翻译文学作品还要难,为什么呢?文学作品需要你有文学的素养,而翻译IT图书则需要你有IT的专业素养,这是必要的条件。如果没有It的专业素养,没有相关的技术背景,往往就会对原文理解错误。

例如,韩磊分享到之前他看到一个译者把IBM出品的一种很老的计算机翻译为“有一台带16K内核的计算机”,而这恰恰是对于计算机历史和专业的了解程度不够所造成的一个错误。

具体是什么意思呢?这里需要知道早期计算机的存储设备是用磁芯,也就是有磁性的铁环,中间穿上线,它可以具备存储数据的能力。因此这里指的不是内核,正确的翻译应该是说这个公司有一台16K内存的IBM机器。

二,对原文的语法和其背景文化有较好的了解。

韩磊认为译者还必须要对翻译的原文它的语法、它的所在文化,欧美的文化或者你翻译日本的文化,包括对象国语言的词汇量都要有非常好的了解,这是从语言的层面上来讲的。

此外,对于资料的查证来说,IT类的图书往往会涉及到引用外部的资源、资料,那么这个时候需要译者对这些资料进行查证,以求不要出现大的错漏。正如韩磊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花了大量时间查阅这本书里面提到的信息来源。

当然这也是他的一个收获,即翻一本书等于读一本、十本甚至二三十本其他的书

三,良好的中文的表达能力

韩磊认为如果译者的中文功底不过关的话,即便译者对原文理解已经很透彻了,但是会出现诠释不清楚的后果。导致在读者的眼中就是不知道译者想表达什么,或者说译者可能表达了一个错误的观点。



从UNIX历史中学习能预见中国技术专才的发展前途

《UNIX传奇:历史与回忆》中的主要人物,大多数去了大学,或继续在公司中从事研究,而国内梁肇新、雷军、周奕等软件高手,这些人后来有的走商业路线,成为商界精英;有的痴迷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的继续尝试单干模式。两相对比颇有意思。

如今,开发人员35岁淘汰论流传甚广。CSDN创始人兼董事长、极客帮创投创始合伙人蒋涛认为从UNIX历史中学习,能预见中国技术专才的发展前途

(CSDN创始人兼董事长、极客帮创投创始合伙人蒋涛)

蒋涛认为就像一家科技公司是否值得投资最后看重的都是其背后的人才一样。中国技术专才的发展前途,也是以这个人是否值得投资来评判的。投资者投资时看重的要么是当时有创新,要么是技术上有机会,而这技术的背后创造价值最大的正是人

那么人最重要的就是什么呢?一是他的持续学习的能力和好奇心,二是他的组织的能力、战略的能力。而这些,正是我们能从《UNIX传奇》中 哪些 天才人物身上学习到的。



UNIX操作系统的开源与商业化给后人敲响警钟

2021年4月5日美国高等法院刚判决甲骨文败诉,支持“开发语言API接口不是专有权利”。在《UNIX传奇》这本书中也提到,谷歌与甲骨文从2010年就开始互诉,11年后终于尘埃落定。

语言或者是操作系统的接口应不应该成为私有或者专有的权利被全社会或者其他公司使用?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值得讨论的事情,并且对中国IT产业和软件产业的发展也会有一些影响。

对于这件事情,蒋涛认为语言或操作系统的应用编程接口应当是受保护的专有权利

他具体说到,他认为UNIX是开源的鼻祖,UNIX发展的脉络清晰可见,UNIX在第七版本之后免费提供源码给大学和UNIX社区,不仅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广泛的影响力,还影响了后世的操作系统。

但是后来犯了一些商业和开源的混淆性失误,所以导致最后UNIX在行业上没有完善分裂,也没有取到预期的成功。

当然,其分裂是没有问题,UNIX的 消逝 主要是商业的版权问题造成的,对比其最后开源的UNIX获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功,这就是一个很大的教训。专利的制度迟早是会被重新修正的。

对此,蒋涛认为这个判决最终是好的,是有利于创新的发展,并且专利的制度迟早是会被重新修正的。

此外,关于这场官司的来龙去脉,《UNIX传奇》这本书里面有相当长的篇幅来描述,甚至作者布莱恩也在官司里面起了一点小小的作用,至于取得了什么作用大家可以买这本书去看一看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UNIX给国产操作系统开发带来清晰的开发线索

在分享与UNIX的故事时,HybridOS / MiniGUI / HVML开源项目创始人、北京飞漫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架构师魏永明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HybridOS开源项目创始人、飞漫软件总经理魏永明)

他发现当下的我们所接触的与计算机有关的历史和文化是反着的,我们一般是先接触Windows或者DOS,有了这些东西的认知后,才会去了解有Linux、UNIX。

但是这恰恰是逆流的。丧失了对文化和背景的了解,导致我们对计算机很多的技术的发展的认识是缺失的,魏永明觉得这个是给他一个很重要的启发。

在阅读了《UNIX传奇:历史与回忆》这本书后,他觉得正确的是,我们应该先了解UNIX,先用UNIX,然后再来看后来发展的Linux、Windows、ubuntu等等

通过阅读《Unix传奇》,我们能了解到早期的UNIX产生的一个过程,魏永明相信会给大家一个特别清晰的线索,这个东西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如此一来,我们在自主开发新的基础软件、研发自己的国产操作系统,国产的芯片、国产数据库等时,都会受到特别的启发

此外,魏永明认为中国的开发者要多造“轮子”,不能因为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不错的产品,我们就认为没必要再去自主研发。因为,如果我们不去做基础的“轮子”,将永远无法发现创新之处

我们能通过读这本书知道所有的东西都有可能再重新做一次或者有很多地方可以去用新的灵感、思想去诠释它或者创造它



贝尔实验室成功的秘诀——“不管理”的管理模式,值得IT企业借鉴

曾任微软研发总监,现又全面负责CSDN研发工作,对于技术团队管理有丰富经验的邹欣谈到,《UNIX传奇:历史与回忆》中专门用一个章节介绍贝尔实验室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的管理模式,虽然研究型机构与纯商业公司会有不同,但其中有不少值得中国IT企业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CSDN副总裁、前微软研发总监邹欣)

邹欣在微软研究院工作过很长时间,他觉得世界上很多成功的企业、研究院都有一些共性。

第一个是招人的时候异常严格,只招非常优秀的人才。正如《UNIX传奇》中所提及的,贝尔实验室求贤若渴,施展 千万百计 招揽天才程序员,但招聘严格,一年中意向招聘的人员屈指可数。

第二个是领导或者其它人员,做好服务工作,没有去做很多的微观管理。在企业或者研究机构中,有的时候管理层不管理反而会有很好的结果,有的时候管理层关心太多,员工反而无法发挥他真正的能力,做出真正颠覆式的创新。邹欣认为这个是很重要的一点。

这些共性正是贝尔实验室、微软研究院等研究院成功的一个秘诀。

(邹欣在发布会现场分享心得)

在邹欣看来,《UNIX传奇》这本书既是开发者之书,又是管理者之书

这本书能让 哪些 想做程序员的人发现做一个系统是多么酷的事情,创造一个平台,人人都是按照你的规划在往前走,这种感觉非常美妙。邹欣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去做这件事

并且,现在很多手机、电脑等设备都是和UNIX有关系的,它们都根系于UNIX,UNIX的传奇值得所有开发者悉知。

此外,邹欣认为当今的开发者们可以有一定的自由地去创新,但是也要做一些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事情。就像书中作者在做自己主导的研发工作的同时,他也会做一些应用型项目。正如知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所说:“如果一个学者只做研究,没有学会跟现实联系的话,他的研究也只能称为阳春白雪,难以产生结果。”

邹欣还重点谈到,这本书更值得给管理者看。我们能否做出一个中国的“贝尔实验室”,能否做出一个半导体实验室出来,发展中国的基础科学?这本书讲了为什么在那样一个条件下能够有这么多的创作,就是要创造很好的环境让这些聪明的人在没有KPI的考核里面自由创新,但是又做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最前沿的技术、产生问题、并且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才有可能诞生出像UNIX这种创世纪的新东西出来。这很值得我们借鉴,这种环境也是现在国内企业需要的



总而言之,几位IT大咖在发布会上分享了他们从UNIX的传奇往事中获得的启示,为我们拓宽了UNIX对当下和未来、对计算机技术乃至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并且,各位嘉宾的分享还启发了我们对于操作系统、对于科技创新、对于企业管理的诸多思考,比如我们至今仍被卡着脖子的国产操作系统和光刻机,都非常需要我们这代人的不懈努力与创新。

如果想对UNIX诞生的那段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激发科技创新和企业管理的新活力。

就从这一本书开始吧!

作者:[美] 布莱恩·W.克尼汉(Brian W.Kernighan)译者:韩磊

内容简介自1969年在贝尔实验室的阁楼上诞生以来,Unix操作系统的发展远远超出其创造者们的想象。它带动了许多创新软件的开发,影响了无数程序员,改变了整个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轨迹。

本书不但书写Unix的历史,而且记录作者的回忆,一探Unix的起源,试图解释什么是Unix,Unix是如何产生的,以及Unix为何如此重要。除此之外,本书以轻松的口吻讲述了一群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发明天才的有趣往事,探秘他们如何从传说中走出来,就地显现极客真面目。本书中每一个精彩故事都是鲜为人知却又值得传播的宝贵资源。

本书是为对计算机或相关历史感兴趣的人编写的,虽然它包括一部分技术相关的资料,但读者不需要有太多的专业技术背景,就可以欣赏Unix背后的思想,了解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