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 企业 A 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当前在云上计算资源已经接近 10W 核,华东地域专线流量 24G+,资源部署以华东为主、华北、华南、西南等可用区为辅。该企业属于典型的混合云架构,本文主要分享企业A如何通过云联网架构优化实现带宽利用率提升50%,希望与大家一同交流。文章作者:李彬文,腾讯云售后架构师。
导语 | 企业 A 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当前在云上计算资源已经接近 10W 核,华东地域专线流量 24G+,资源部署以华东为主、华北、华南、西南等可用区为辅。该企业属于典型的混合云架构,本文主要分享企业A如何通过云联网架构优化实现带宽利用率提升50%,希望与大家一同交流。文章作者:李彬文,腾讯云售后架构师。
对等连接(Peering Connection)是一种大带宽、高质量的云上资源互通服务,可以帮助打通腾讯云上的资源通信链路。对等连接具有多区域、多账户、多种网络异构互通等特点,支持 VPC 间互通、VPC 和黑石私有网络互通,满足不同业务的部署需求。
混合云架构前期都是使用传统的专用通道打通用户 IDC 与云上 VPC。如果一根物理专线需要打通多个 VPC,需要通过不同的 VLAN ID 分别创建专用通道来连接多个VPC。
云联网(Cloud Connect Network,CCN)为用户提供云上不同 VPC间、VPC 与本地数据中心间(IDC)内网互联的服务。具备全网多点互联、路由自学习、链路选优及故障快速收敛等能力。
云联网覆盖全球 20+ 地域,支持 100+Gbps 带宽以及最高可达 99.99% 的可用性,为用户轻松构建极速、稳定、安全、灵活的全球互联网络,典型应用场景如下:
VPC 与 VPC 间高质量内网互联:在线教育多个地域的实时音视频系统、游戏加速多地域内网互联、多地域容灾架构。
VPC 与 IDC 间内网全互联:一个专用通道打通多个 VPC,实现单次接入全网互联,如混合云场景。
云联网对比对等连接和传统专线的优势如下图所示:
下文将从企业 A 的实际出发,介绍企业 A 采用腾讯云联网的架构优化实践。
企业 A 核心业务位于华东地区,在上海有两个 VPC,一个自建 IDC。在北京、成都、广州、HK 各有一个 VPC,其中 HK 的 VPC 用于接入海外业务。
最终通过对等连接以及传统专线通道实现所有云上 VPC 与自建 IDC 的互联互通(由于传统架构互联线路较多暂不提供具体拓扑,下文提供了分解拓扑)。
名词解释:NGW(底层专线网关集群)、QCAR(网络设备)、QCPL(网络设备)IDC(数据中心)。
名词解释:CCNGW(云联网类型专线网关)、QCAR(网络设备)、QCPL(网络设备)IDC(数据中心)。
线上业务改造需要很谨慎,建议前期做好深度调研,比如相关业务特征,带宽容量评估,当前架构的梳理,当前架构的缺点,新架构是否解决老架构缺点,各个地域的改造难度,是否可以平稳切换到新架构等。
双方一起确认新架构灰度基本步骤,基本原则是:先灰度测试 VPC,然后按 VPC 业务量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灰度。
未使用过云联网的用户建议先创建测试 VPC 熟悉云联网配置方法,具体可参考文末提供的相关文档。
真正灰度前拉通腾讯云网络专家评估新老架构的底层网关路径差异,网关集群的带宽容量,底层路径MTU差异,云联网限速算法(截止 2020 年 11 月依然存在均分算法和分布式算法两种,出于带宽利用率最大化考虑建议分布式算法)等。
每次灰度迁移都需要有明确的变更步骤、验证步骤、回退步骤,最终来确保灰度顺利完成。
每个账号云联网数量限制 5 个,每个云联网可以绑定的网络实例(例如 VPC 就是一个网络实例)数量限制 25 个。
云联网跨地域带宽限速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地域出口限速(单地域云联网总的出口限速),另外一种是地域间限速(地域 A 到地域 B 之间的带宽限速)。
参考文档:
[1] 测试 VPC 配置文档:
[2] 对等连接迁移云联网配置文档:
[3] 传统专线网关迁移云联网专线网关配置文档:
[4]:作者专栏文章: